2016届高三总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复习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0题,约5450字。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
1、下列述叙正确的是( )
A.取一小块铝箔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后,在酒精灯上加热灼烧,可看到铝箔燃烧起来火星四溅
B.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H4Cl溶液后变澄清,是因为Mg(OH)2的Ksp在NH4Cl溶液中变大
C.将0.01mol/LKMnO4的酸性溶液滴入0.1mol/LH2C2O4溶液中,紫红色褪去的速率会逐渐加快
D.将一小块铜片放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中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呈蓝色
2、将一定质量的Mg和Al混合物投入到200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g和Al的总质量为9g
B.最初20mLNaOH溶液用于中和过量的稀硫酸
C.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1
D.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3、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错误的是( )
①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所有金属与水反应都生成碱和H2
②化合物NaCl的焰色为黄色;Na2CO3的焰色也为黄色
③铁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生锈;性质更活泼的铝露置在空气中也很容易腐蚀
④CO2、SO2等酸性氧化物均能与碱反应,不与酸反应;SiO2也不与所有的酸反应
⑤密度为1.4 g/cm3的H2SO4溶液与密度为1.8 g/cm3的硫酸等体积混合后,所得H2SO4溶液的密度介于1.4 g/cm3与1.8 g/cm3之间;Na-K合金的熔点应介于Na和K的熔点之间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实验室保存下列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
B.烧碱溶液盛装在用玻璃塞塞紧的试剂瓶中
C.FeSO4 溶液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
D.氯水应装在棕色瓶中密封避光保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铝片与烧碱溶液反应,水是还原剂
B. Na2O2与CO2反应,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
C. 向纯净的FeCl2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
D. 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放入过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的氢气的量相同
6、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时,改变反应的条件或者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生成的产物不变的是( )
A.Na与氧气 B.澄清的石灰水与二氧化碳
C.碳与氧气 D.过氧化钠和水
7、A~D是含同一元素的四种物质,它们相互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单质,D是氢氧化物,则A可能是
①Al ②Mg ③Fe ④Na
A.① ③ B.① ② ③ C.① ② D. ② ③ ④
8、将5.6g铁溶于足量稀盐酸中,再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在空气中加热所得滤渣,灼烧到质量不再变化,此时固体的质量为( )
A.7.2g B.8.0g C.9.0g D.10.7g
9、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 Cu、25% Al、4% 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
下列关于第②步和第③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H2O2的主要作用是将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
B.CuSO4•5H2O和Al2(SO4)3•18H2O均属于混合物
C.实验室中过滤时可直接将滤液倒入有滤纸的漏斗中
D.高锰酸钾溶液也可以氧化Fe2+,所以第②步中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代替H2O2
10、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 Cu、25% Al、4% 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
下列关于第①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l起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 + 6H+ = 2Al3+ + 3H2↑
B.滤液I中一定含有Cu2+、Al3+;一定含有Fe2+和Fe3+中的一种或两种
C.滤渣I的主要成分是Au与Pt,由此可以回收贵重的金属
D.加入稀硫酸可以提高硝酸的利用率,使硝酸根离子完全反应
11、下列物质间的每步转化都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