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江苏省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基础知识》专题演练试题(7份打包)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届江苏省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专题1《化学基础知识》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胶体》(苏教版含解析).doc 846.00 KB
2017届江苏省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专题1《化学基础知识》2《有关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及计算》(苏教版含解析).doc 694.50 KB
2017届江苏省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专题1《化学基础知识》3《氧化还原反应》(苏教版含解析).doc 0.97 MB
2017届江苏省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专题1《化学基础知识》4《离子反应》(苏教版含解析).doc 888.50 KB
2017届江苏省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专题1《化学基础知识》5《元素周期表 化学键》(苏教版含解析).doc 776.50 KB
2017届江苏省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专题1《化学基础知识》6《专题提升》(苏教版含解析).doc 358.50 KB
2017届江苏省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演练:专题1《化学基础知识》综合练习(苏教版含解析).doc 298.00 KB
专题一 化学基础知识
课时1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胶体
(本课时对应学生用书第1~5页)
【课时导航】
复习目标 1. 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含义。
2.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 掌握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常见的不同类型物质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系。
4. 知道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性质不作要求)。
知识网络
问题思考 问题1 酸溶液显酸性,显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吗?
问题2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如何区分溶液和胶体? 常用的净化胶体的方法是什么?
【自主学习】
考点1 物质的微观组成
【基础梳理】
1. 分子:是 的最小微粒。
2. 原子:是 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 和 构成的,其中 又是由 和 构成的。
3. 离子:带电的 或 。离子有 和 之分。
4. 元素:具有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 和 。
5.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表示方法有原子的表示方法、 的电子式、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及有机物的 等。
【举题说法】
例题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晶体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B. 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 混合物可能只含一种元素
D. 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答案】 D
【解析】 氯化钠晶体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A正确;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只有一种,所以属于纯净物,B正确;由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例如臭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混合物可能只含一种元素,C正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D错。
变式1 (2015•江苏高考)下列有关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 ( )
A. 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Cl
B. 氯离子(Cl-)的结构示意图:
C. 氯分子的电子式: •
D. 氯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H3C—CH2Cl
【答案】 C
【解析】 氯原子的质量数为37,A错误;Cl-最外层有8个电子,B错误;Cl2分子中的两个Cl原子之间为共价单键,C正确;氯乙烯分子中应该含有碳碳双键,D错误。
课时2 有关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及计算
(本课时对应学生用书第5~10页)
【课时导航】
复习目标 1. 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不作要求)。
2. 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 理解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 掌握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知识网络
问题思考 问题1 物质的质量、微粒的个数、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物质的量之间换算的核心是什么?
问题2 将40 g NaOH溶于1 L水形成的溶液即为1 mol•L-1NaOH溶液吗?
【自主学习】
考点1 物质的量
【基础梳理】
1.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 。
物质的量用来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单位是 (mol)。适用于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
2. 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
如果不同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它们所含有的粒子数目 ,即 = 。
3.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符号为M,单位为 ,计算公式为 。当质量以g为单位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 。
中学
【举题说法】
例题1 (2015•南通期中)有下列物质:①8.5 g NH3、②标准状况下22.4 L H2、③4 ℃时10 mL H2O、④0.2 mol H3PO4,按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②① C. ②③①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物质的量与分子数成正比,物质的量分别为①0.5 mol、②1 mol、③0.56 mol、④0.2 mol,所以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正确的是C。
变式1 (2015•海南高考)下列指定微粒的数目相等的是 ( )
A. 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
B. 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有电子对数
C. 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和NO含有的质子数
D. 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
【答案】 BD
【解析】 H2O中的中子数为8,D2O中的中子数为10,则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不同,A错;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由n= 可知,等质量时含CH2的个数相同,1个C2H4分子共用6对电子,1个C3H6分子共用9对电子,因此可以发现规律:1个CH2平均共用3对电子,含CH2的个数相同则共有电子对数相同,B正确;同温、同压、同体积,由n= 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C、N的质子数不同,则CO和NO含有的质子数不同,C错;铁和铝分别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Fe、Al元素的化合价均由0升高为+3价,则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相等,D正确。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转换关系
课时3 氧化还原反应
(本课时对应学生用书第11~15页)
【课时导航】
复习目标 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网络
问题思考 问题1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问题2 物质本身得失电子数目越多,其对应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就一定越强吗?
【自主学习】
考点1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基础梳理】
1. 根据反应中有无 转移或元素 变化,可以把化学反应划分为 反应和 反应。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最佳判据是 。
2.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举题说法】
例题1 (2015•盐城期中)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2Fe+3Cl2 2FeCl3
B. Fe2O3+3CO 2Fe+3CO2
C. CaO+CO2 CaCO3
D. H2SO4+2NaOH Na2SO4+2H2O
【答案】 A
【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A正确。
变式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 化合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 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凡是氧化还原反应,都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 B
【解析】 因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中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则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例如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例如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则氧化还原反应一定不是复分解反应,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