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大题,约9130字。
桂洲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学号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 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攒(zhǎn)钱 曩(nǎng)者 亲昵(ní) 商贾(gǔ)云集
B.涔涔(cén) 廪(lǐn)延 优渥(wò) 侃侃(kǎn)而谈
C.祚(zà)薄 瞻(zhān)仰 晡(bǔ)食 摩肩接踵(zhǒng)
D.窈(yaǒ)然 缧绁(xiè) 庐冢(zhǒng) 戮(chuō)力同心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悱闻 倜傥 忧心忡忡 脱颖而出
B.繁衍 暇疵 杯盘狼藉 潸然泪下
C.拮据 拔擢 不可思议 神采奕奕
D.紊乱 袒护 眼花瞭乱 剑拔弩张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顶是( )
A.巴以问题闹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主要的责任方是以色列,但俗话说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所以巴勒斯坦也不能推卸责任。
B.我拿他当最好的朋友,而他却利用我对他的信任出卖我公司的商业秘密,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C.电信体制改革后,手机用户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固定电话,手机也成为普通百姓几乎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
D.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反相成、相互促进的。德治是从内部约束人,法治是从外部制约人。
4.下列有关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这几部分组成。标题有单一型和复合型两种,完整的标题有三行:引题、正题和副题。正题是实题,引题和副题是虚题。
B.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C.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有“英国戏剧之父”之称。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D.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代著名杂剧家。《西厢记》是元杂剧“四大爱情悲剧”之一。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了解宇宙的性质,弄清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历来是人类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B.我国亿万农村妇女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积极投身市场经济大潮,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C.“心连心”艺术团在老区的演出,受到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很高评价。
D.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多动脑子,这样才能避免少出差错。
二、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奥斯勒的《送花》,完成6—10题。 (13分)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了,于是这才有点奥妙。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驶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子说:
“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出没有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直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的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文中能体现“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妇人觉得“活着没意思”的原因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使老妇人的病好转的真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