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园外》教案 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它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2/15 21:3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废 园 外(第一课时)<br>
教学目的:<br>
1、读课文,理解并体会文中表达的对年轻生命被无辜扼杀的痛惜之情和对日本侵略者凶残暴行的愤怒谴责与控诉<br>
2、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br>
3、理解文章含蓄的语言<br>
4、通过学习本文,了解历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感情<br>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2、3<br>
教学难点:教学目的3<br>
教具学具:多媒体<br>
教学方法:启发式<br>
教学设计: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通过研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感情,再借助多媒体手段促写,以写带读,理解本文语言的含蓄<br>
教学步骤:<br>
1、导入新课学习: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篇大作家巴金的散文名作,我们一起学习。……现在我先来把这篇文章给大家读一遍,大家看写的是什么内容。<br>
2、范读课文,读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给文章拟一个标题,然后出示原标题。<br>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废园外看到过哪些悲惨景象?根据文中提示,你能想象到花园在被废以前曾有过的景象吗?你觉得“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的年轻人眺望园景时心里想些什么?造成园毁人亡惨剧的元凶是谁?从哪里可以看出来?<br>
  4、明确对比手法的使用:鲁迅说,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东西越是美好,就越能反衬出这毁灭的不合理和被毁灭的悲惨,这里对比的使用起到了更强的震撼人心的力量。<br>
5、目睹对生活充满美好渴望的年轻生命被日本侵略者凶残地扼杀,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提炼。<br>
作者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什么特点?然后明确语言的含蓄。<br>
6、播放历史资料片,创设情境:其实在1941年的中国,大半的国土已经处<br>
日寇铁蹄的践踏之下,像文中所写的这样,同胞的生命被日寇像草芥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