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一中高一年级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五月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有33道题,约11730个字。
枣阳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五月月考
历史试题
_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安徽俗话报》由陈独秀于1904年在芜湖创办,是我国近代重要的白话报刊之一。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旨和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它的创办对当时人们的影响主要有( )
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启迪民众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近代有大量竹枝词对西方新事物进行了赞叹,如“最是称奇一线长,跨山越海度(渡)重洋。顷刻音书东海来,机关错讶有神仙”。该材料反映的是
A.电报传输B.无线电传输
C.电话传输D.因特网传输
3.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清晰地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下表所列信息,按时间(洋务运动后、辛亥革命后、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新式住宅、《渔光曲》、中华邮政、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
② 西装、西餐、磁悬浮列车、中央电视台
③ 长袍马褂、《中外纪闻》、最早的航运企业、自办有线电报
④ 布拉吉、火葬、邮电局、北京地铁
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
4.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叫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娶了个日本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仕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了
A.清政府积极派遣留学生B.中国人和日本人和睦相处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5.1947年上海总计有报纸96种。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领取申请登记表希望继续出版和想要办报纸者虽有43家,最后只批准了14家,其中属于公众性报纸的只有10种,到7月时发行超过两万份的只有6种。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新闻消息来源单一B.舆论宣传渠道收紧
C.人口结构发生变化D.百废待兴纸张短缺
6.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糅合了“亲爱精诚”“礼义廉耻”、日本“武士道”精神和基督教价值观等内容,试图改造中国国民的习性,以适应现代国家发展的需要。下列各项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A.其内容是对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的呼应
B.其内容与现代生活的要求基本一致
C.该运动提倡改良生活具有积极意义
D.该运动使国民政府实现了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7.《演义白话报》创刊于1897年。该报创刊以前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声称“本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约会时事、新闻两门”。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该报第十三册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符的是
A.该报使用白话文B.该报新闻导向受政府主导
C.维新派曾关注此报D.该报同情革命受民众欢迎
8.有中国近代竹枝词云:“寿头最怕请西餐,箸换刀叉顶不欢。”意即:寿宴上最忌讳使用西餐刀叉,影响寿宴喜庆的氛围。从文明角度看,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B.近代国人对西方饮食的抵制
C.近代中国西餐已经普遍盛行
D.近代中国饮食仍然受传统思想影响
9.1890 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10.晚晴的留日学生刊物多以《四川》、《江苏》、《河南》、《江西》、《新朝南》、《浙江潮》等命名,欧榘甲在长篇文章《新广东》中提出“以广东之人,办广东之事,筑成广东自主之势,以健全全国自立之起点”。这反映了留学生中普遍存在的
A.反清革命的意识B.国家救亡的心态
C.联省自治的主张D.立宪改良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