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三中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能力提升检测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5/10 10:36: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6题,约10670字。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能力提升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离子在通入SO2前后均能大量共存的是(  )
  A.Ba2+、K+、Br﹣、Cl﹣
  B.Na+、Cu2+、OH﹣、SiO32﹣
  C.NH4+、Al3+、Br﹣、AlO2﹣
  D.Li+、H+、NO3﹣、SO42﹣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SO2表现还原性
  B 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浓HNO3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C 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放出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D 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 说明铝与冷的浓硫酸不发生化学反应
  A.A B.B C.C D.D
  3、向18.4g铁和铜组成的合金中加入过量的硝酸溶液,合金完全溶解,同时生成NO2、NO混合气体,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30.3g沉淀.另取等质量的合金,使其与一定量的氯气恰好完全反应,则氯气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
  A.7.84L B.6.72L C.4.48L D.无法计算
  4、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12存在
  B.加入盐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1﹣存在
  C.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12分子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1O分子存在
  5、下列实验设计能完成或实验结论合理的是(  )
  A.证明一瓶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可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B.铝热剂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未出现血红色,铝热剂中一定不含铁的氧化物
  C.测氯水的pH,可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
  D.用浓硫酸吸收二氧化硫中混有少量SO3气体
  6、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C.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
  D.SO2通入CaCl2溶液中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沉淀消失
  B.向铜粉中加入稀硫酸,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溶解
  C.向BaCl2溶液中加入Na2SO3溶液,产生沉淀,再加入硝酸沉淀全部溶解
  D.向Mg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FeCl3溶液,沉淀逐渐变为红褐色
  8、为了除去NO、NO2、NO2O4对大气的污染,常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吸收处理反应方程式: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现有由a mol NO、b mol NO2、c mol 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恰好被V L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无气体剩余).这次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小为(  )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9、(NH4)2SO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4(NH4)2SO4=N2↑+6NH3↑+3SO2↑+SO3↑+7H2O,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BaCl2溶液,产生的沉淀为(  )
  A.BaSO4                    B.BaSO3
  C.BaS            D.BaSO4和BaSO3
  10、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久置变质,在变质过程中,既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又有非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是(  )
  A.食盐          B.漂白粉
  C.氯水          D.生石灰
  11、漂白粉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失效的主要原应是(  )
  A.Ca(ClO)2不稳定,易分解
  B.Ca(ClO)2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
  C.CaCl2易吸水而潮解
  D.Ca(ClO)2与CaCl2相互反应,生成无漂白作用的物质
  12、要除去氯气中少量的HCl和H2O,可使气体依次通过(  )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