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 追寻守恒量 教案.doc
7.1 追寻守恒量 课件.ppt
7.1 追寻守恒量 自我检测教师版.doc
7.1 追寻守恒量 自我检测学生版.doc
共1个课件,3份文档。
7.1 追寻守恒量自我检测学生版
【学习目标】
1.理解动能、势能及能量的概念与意义。
2.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关系。
3.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同学们对守恒观念有初步的认识。
【重点难点】
1.理解动能、势能,体会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普遍性。
2.创新思维的培养。
【知识梳理】
提问:何谓守恒?
1.寻找规律的基本步骤
(1)观察和实验
观察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伽利略通过对小球运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如图),得到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如果斜面是光滑的,小球将一直沿水平直线运动下去。”同时得到:“无论斜面B比斜面A陡些或缓些,小球总会在斜面上的某点停下来,这点距斜面低端的竖直高度与它出发时的高度相同”的观察结论。
(2)推理和概括
7.1 追寻守恒量自我检测学生版
【学习目标】
1.理解动能、势能及能量的概念与意义。
2.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守恒关系是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关系。
3.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同学们对守恒观念有初步的认识。
【重点难点】
1.理解动能、势能,体会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普遍性。
2.创新思维的培养。
【知识梳理】
提问:何谓守恒?
1.寻找规律的基本步骤
(1)观察和实验
观察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伽利略通过对小球运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如图),得到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如果斜面是光滑的,小球将一直沿水平直线运动下去。”同时得到:“无论斜面B比斜面A陡些或缓些,小球总会在斜面上的某点停下来,这点距斜面低端的竖直高度与它出发时的高度相同”的观察结论。
(2)推理和概括
通过对观察结论的分析和概括,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或干扰因素,抽象出物理的本质(规律性的东西),完成由感性向理性的上升。如图所示实验,如果忽略摩擦力这个干扰因素,可推断出此过程中隐含这某种守恒量,此守恒量就是初中物理中接触过的机械能(即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第一节7.1追寻守恒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
2、知道能量慨念的形成过程。
3、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慨念,了解势能和动能的决定因素。
4、知道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且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感知事物本身存在的规律。
2、学生列举生活中物理现象,进一步体会守恒的基础性、普遍性、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并能依据守恒的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追寻守恒量,建立能量概念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过程中体会能量守恒。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实验观察。
教学用具:
计算机、投影仪、CAI课件、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指导学生列举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体会“能量”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生积极思考,列举实例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二)新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