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2道小题,约6090字。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未羊去,申猴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未羊”“ 申猴”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3、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
A.千耦其耘式经营 B.井田制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4、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中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氾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氾胜之书》、南北朝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今山东东平人)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B.山东发达的文化影响
C.山东地方官员重视农业
D.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重心
5、按中国古代工匠的演变轨迹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①将督造的机构、自己的名字和工官的名字刻在产品上
②开始在独立的制瓷业部门生产“类银”、“类雪”的白瓷
③每日黎明按工种专长分立玄妙观、花桥、广化寺桥等处“听大户呼织”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①③
6.“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动辄肩挑车载,民苦转贸重。”这种现象最早得到解决是( )
A.明清时期广泛使用黄金、白银 B.元代货币制度的变化
C.宋代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D.春秋战国时期黄金、白银开始用作货币
7、王世贞《四部稿》中记载:“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反映徽商( )
A.注重扩大经商范围 B.注重买田置地
C.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 D.注重多样化经营
8、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9、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表明清政府( )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10、中央电视台CCTV-2推出的大型纪录片《货币》介绍说:“牛顿(1642年-1727年)不仅以其经典力学体系闻名于世,他晚年任铸币厂厂长期间又提出了解决货币供应不足问题的办法:即将黄金价格定为每金衡盎司(纯度0.9)3英镑17先令10便士,使黄金的价格固定下来,这被认为是金本位制的开始,英镑开始逐步成为世界货币。”牛顿的创立的这一举措
A.适应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时代要求
B.为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C.使英国伦敦成为最早的世界金融中心
D.说明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11、明清时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番薯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使中国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重大事件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