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高一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4770字。
福建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
高一历史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
一. 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请在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选项,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2.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这反映出( )
A.“重农抑商” 政策的失败 B.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
C.中国的银矿开采突飞猛进 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3.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风力水车
4.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廛”;浙江秀水县佃农用上等米换白银,用中下等米来抵租。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步发展 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
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 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5.《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入田赋25,088,000库平银,关税21,989,000库平银,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工业文明已成主流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C.告别小农经济时代 D.贸易逆差得以扭转
6.郑观应指出:“商务之盛衰,不仅关物产之多寡,尤必视工艺之巧拙,有工以翼商,则拙者要巧,粗者可精。”这表明郑观应认为,与列强进行“商战”,应该 ( )
A.扩大手工业生产 B.推动经济市场化
C.提高工业生产技术 D.建立君主立宪制
7.下列现象不属于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A.中西餐并行于世 B.西装是流行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