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复习的一点参考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24 19:44:2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190字。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的一点参考

成都石室中学  张云
一、出题趋势预测
1、  总体上来看,依据诗歌发展脉络,内容选择依然会放在诗歌发展史上的时代代表性形式和代表性作家身上。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在文学发展史上唐诗、宋词、元曲等都很有代表性。唐代诗歌依然是考查重点,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代表诗人及其代表作品应该注意。根据从七言绝句到五言律诗的选题思路,“诗圣”杜甫的七律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宋代诗词特别是词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之相对应的是宋代的一些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比如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词人柳永、李清照等
 2、⑴从形式上看,“第三联”词语的运用要求考生有基本的文体常识。 
古体诗与近体诗、律诗与绝句、律诗的“四联”称谓(首联、颔联、颈联、尾(末)联)以及词的基本常识(小令、中调、长调,上、下阕等)等应适当了解。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和2001年上海春季高考“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    诗”等就是对这方面知识的明确考查。 
⑵从内容上看,“折柳”意义的把握就需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 
“折柳”是曲名,曲子的意蕴是折柳赠别,从其内涵的动作行为我们可以称之为“事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是古诗鉴赏考查的基本要求,而把握诗词的形象也是我们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和主观形象(作品的抒情主人公),也包括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捣寒衣”)、景象(景物形象,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和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石灰吟》中的石灰等)等,即人、事、景、物等。2003年春季高考“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就是对“物象(雁)”的考查。有了形象的知识基础,对于不同内容的诗歌如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咏史诗等的把握就有了切入点,同时对其表达技巧如借景抒情、用典等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 
总之,我们在学习和复习中都应自觉加大积累量,不断拓展知识面,构建良好的知识基础。 
3、从阅读量加大的角度和对学生联系思维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诗歌比较鉴赏形式应当引起重视。对比是文学鉴赏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在比较中可以找共性、求差异,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有比较才有区别,在比较中更容易把握诗歌的特点;同时可以检验学生的平时积累。2000年上海高考出现了比较阅读赵师秀的《约客》和王驾的《雨睛》的主观命题形式;2002年北京高考设置了畅当的《登鹳雀楼》与王之涣的同题诗作的比较,隐性地考查了学生对王诗的掌握程度。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和2003年上海试卷,古诗鉴赏题也都以“比较鉴赏”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学习中,应该注意不同作家作品、同一作家不同作品、同一题材不同作品等的特色比较,自觉加大鉴赏力度,提高鉴赏层次。 
4、古诗鉴赏点面的考查形式基于整体感知能力,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而突现重点。在平时的学习中,在知识积累的同时,应加大诵读量,养成良好的整体感知、重点突出能力。古诗鉴赏的选材肯定不是平庸之作,在形式上或内容上会有一定的特色,而这一特色往往就是考查的重点。我们做古诗鉴赏题目时,可以先阅读所给的古诗,在整体感知诗歌的过程中注意体会古诗的特点,在头脑中形成自己分析鉴赏的第一印象。而这种第一印象很可能与出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