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ppt163
- 资源简介:
春江花月夜
牛怡凡 《春江花月夜》教案.doc
牛怡凡《春江花月夜》9张ppt.ppt
配乐诗朗诵·春江花月夜.flv
《春江花月夜》课堂教学设计
定陶一中 牛怡凡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课前播放乐曲《春江花月夜》,(出示幻灯片 )利用音乐的力量,营造授课所需要的氛围。音乐响起,用抒情的话语导入今天的教学内容——
这是一种朦胧的美, 如梦如幻,悲凉而又轻盈;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于象外,宁静而又脱俗;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穿透和打动,一切世俗的丑陋,都在诗意的光泽里消融;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慢慢浸润着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任情感汇集成河流,千年不息,一直流到宇宙的那一端......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春江花月夜》。
闻一多先生曾给予它高度的评价,说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段春江,一轮明月,一首诗歌,成就了唐代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张若虚。今天,让我们一起品读、欣赏这首传唱千古的名篇。(板书课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两个:(出示幻灯片 )
1、诵读品悟《春江花月夜》,感知诗的景美、理美、情美。
2、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二、吟咏诗韵,融入诗境
1、①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诵,②给学生留()时间读诗歌,③然后请3位同学读一下诗歌(要求:读清字音、读出节奏、语速宜缓) ④纠错,注意
芳甸(diàn)霰(xiàn)汀上(tīng)纤尘(xiān)青枫浦(pǔ)不胜愁(shēng)扁舟子(piān)捣衣砧(zhēn)潜跃(qián)西斜(xiá)斜月(xié)碣石(jié)
2、读了这首诗,感觉如何?能用一句精炼的话概括吗?
学生谈感受(景好、理好、情好),师补充:英雄所见略同,这首诗曾被后人评价为“孤篇压全唐”、“春风第一花”、张若虚也因这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提示:这首诗作为千古名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所以我们就从景、理、情三个方面去鉴赏这首诗歌。同学们读诗歌的时候思考哪些是景?哪些是情?哪些是理?请同学们小声自己读诗歌。
要求:美诗须美读,【读出节奏,读出起伏,读出情感,读出味道】领会诗歌画面、情感、音韵之美,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可同桌小范围讨论。学生程度不同,有的只能读出相思或思乡之情,有的会悟出作者的哲理之思)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吟诵,浅吟低唱,用心品读诗歌,感知诗歌传情达意的方法。
点拨:注意语音语调,速度要慢些,韵脚要拖长,声音要响亮,要读得抑扬顿挫。
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春江月夜的美景(1——8句)江畔月下的哲思(9——16句)思妇游子的相思(17——36 句)
3、三读文本、品读赏鉴、深入探究、渐入佳境。
首先我们来欣赏第一部分春江月夜的美景。
要求:齐读,评价学生朗读情况,主要在感情,语速,关键词的把握。能不能读得再好一点?
找出关键词(连,生,千万里,何处-----等等)
为什么是这些词语呢?你是怎么理解的?(把握事物的特点,与众不同的地方)。
明确:第一句中的“连”字不仅仅写出了江水和海水是水平地连接在一起的,更写出了它们是在同一起点上,就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一样,当哨声一响,“海潮”和“江月”就同时起跑。第二句诗中的“共”字写出海潮与江月天然的诗意联系,海潮遮不住江月的光芒,江月也挡不住海潮的雄伟。“生”使明月和大海都鲜活起来,浩瀚的水域在明月的映照下流光溢彩。-----理解非常到位,而且表述生动、形象。
明确:“空里流霜不觉飞”这是由花林丝霰,联想到了月光如霜,但虽然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水似的“流”。这个“流”字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照、流(朦胧不对,是明亮,流动)、 芳甸(为何不用草甸绿甸花甸) 纤尘(纤字) 孤(主客观)孤字传神地摹写出银盘似的明月朗照天下的美景,背景淡化了,主体突出了。孤独的诗人站在这一轮孤月之下,口内悱恻的低吟,心头婉转的情怀,自然并只能对月发问了。由景到情了。
“千万里” 意象的开阔、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