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ppt146
- 资源简介:
共24张。
姓名 孙江丽 单位 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辛亥革命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一第四单元的第四课。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政治民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上承近代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下启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因此在教材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主要内容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评价。由于近几年运用多元史观来评价分析历史事件在高考中比较频繁,所以务必将辛亥革命放在多元史观的角度下重新审视,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多元影响。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辛亥革命这一课,加上平时通过各种影视作品的接触,可以说对于辛亥革命是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和思考的。因此在新课教授中,老师对于史实部分的讲述可一带而过,将基本线索梳理清楚即可,而要将重心放在对辛亥革命背景的分析、三民主义的理解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上。这些深度思考,应结合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的积极探索等特点,充分应用小组间问题探索并由教师适时引导的授课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与结果以及历史意义。结合当时社会情况,理解三民主义。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结合教材和课外材料,学生分析归纳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2)能够通过小组探讨,查找阅读材料,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对其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辛亥革命的艰辛过程,特别是辛亥烈士的英雄事迹、孙中山越挫越勇的革命精神,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不断累积,培养积极进取精神。
(2)通过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学习,感悟法为国根,民为邦本。
(3)整体感悟中国民主进程,理解辛亥革命的丰碑意义。学生感悟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趋势打开了历史闸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