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2016年3月号第2辑
- 资源简介:
约1980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2016年3月号第2辑
整理 fcs2002
1. 这些科学流言你相信了几个
2. 比儿童头盔零合格更可怕的是“智造惰性”
3. 公园不准开私人会所需要监管作为
4. 每天学习18小时,把孩子当成什么了?
5. “证件照可重拍”还原“真实的美丽”
6. 提高起征点之外,可否废除个税?
7. 取消中考,教育部门准备好了吗?
8. 开好全国两会吹响决胜小康号角
9. 需要争做学雷锋的“路人甲”
10. 自我检讨的老教授给每个人都上了一课
11. “高考加分”减少锦上添花增加教育公平
12. 舒缓假日焦虑要变假日调整为假日改革
13. 让农村孩子在两会中看见美好未来
14. “请大家别再捐款”也是一种爱心互动
15. 工商“简除烦苛”助力“双创”
16. 莫让孩子错过节气中的自然
17. 别让“恶意消费”成无良商家的挡箭牌
1. 这些科学流言你相信了几个
2016-03-03 11:31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苑广阔
3月1日,北京市科协、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了“2月科学流言榜”,“充电宝不能带上飞机”、“声呐拥有惊人的杀伤力”“引力波辐射真会伤人”等8项“科学流言”上榜。(3月2日《京华时报》)
科学是科学,流言是流言,如果一定要说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的话,那么也应该是对立的关系,科学天生扮演着流言终结者的角色,是阻止流言传播的头号敌人。但是现实的吊诡之处就在于,一旦流言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就摇身一变成了迷惑性十足的“伪科学”,尤其是处在这样一个资讯时代,一些流言打着科学的幌子到处传播,不但阻碍了真正科学与真理的传播,而且还会对公众的现实生活带来困扰。
网络时代,流言并没有地域性,不管这则流言是从多么穷乡僻壤的一台电脑前发出,它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因此,由北京市科协、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的“科学流言榜”,辟谣的显然就不仅仅只是首都北京的科学流言,而是为在全国范围内流传的科学流言辟谣。这同时也就赋予了这样的官方辟谣以不同一般的价值和意义。
网友不妨对照辟谣平台发布的“2月科学流言榜”看看自己相信了其中的几个,上了多少当。这些科学流言轻则虚耗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重则浪费我们的钱财,还可能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有人相信了小孩戴大人口罩也能防雾霾,结果强迫孩子戴上大人口罩出门,不但不防霾,还容易导致孩子呼吸困难甚至是窒息。还有人相信更加时髦的科学流言,也就是引力波辐射会伤人,结果纷纷去购买所谓的“防引力波服”,浪费了钱财不说,现在天气越来越热,还容易捂出一身痱子。
正如前面所说,当流言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往往就会具备十足的迷惑性。在在这样的科学流言面前,绝大多数的普通网友并没有什么防御能力,更不用说去主动辟谣了。当多数人都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去对待这样的科学流言,那么就势必会造成它们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去影响和困扰更多的人。打击网络流言,维护网络生态健康与良性发展自然是政府的事情,但是作为网友同样应该有所作为。
作为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科学工作者,理应在狙击科学流言方面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来,主动辟谣,普及科学,传播文明,发动群众的力量展开对科学流言的围追堵截,压缩其生存空间。即便是普通网友,没有辟谣的条件和能力,也应该主动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尤其是要避免处于好心去传播科学流言,拒绝成为被别人利用的工具。(苑广阔)
2. 比儿童头盔零合格更可怕的是“智造惰性”
2016-03-03 11:49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薛家明
3月1日,江苏省质监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运动头盔的合格率,让众多媒体一片哗然:江苏省质监局委托江苏省特种防护产品质检中心对运动头盔产品开展监督抽查,检验结果表明,120批次样品中,仅有24批合格,合格率为20.0%。尤其令人吃惊的是,儿童佩戴的小号运动头盔合格率为零。(3月2日 《南京日报》)
运动头盔是最后一道安全栅栏,当遇到突发性的运动危险时,能够通过缓冲,减少人受到的伤害。据美国公路安全保险研究的报告表明:美国1999年骑自行车死亡的人数有98%未戴头盔,而在撞击事故中戴头盔的人使他们头部受重伤的危险系数减少了85%。运动头盔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儿童头盔零合格,这意味着,公众戴的不是安全帽,而是一个炸药包。遇到危险,不仅不能减少伤害,反而容易因二次撞击,引发额外伤害。这无异于谋财害命。
运动头盔的合格率何以如此“惨淡”?表面看问题是技术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