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2016年3月号第1辑
- 资源简介:
约2220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时评”2016年3月号第1辑
整理 fcs2002
1. 保质期并非牛奶好坏的分水岭
2. 蹲等地铁与有位不坐
3. 谁来呵护体制外女教师的生育权?
4. 央企国企要有为国民养老的职责担当
5. 抱团养老,“积极老龄化”的良性模板
6. 毒奶粉教训为何在受损车上重演?
7. 反家暴:法律进步还要治理观念进步
8. 规制失实新闻,提升公共治理含金量
9. “心情不好”与贪腐的因果关系从何而来
10. 强迫儿媳堕胎9次不能止于道德批评
11. 加大购房补贴就能促进房市“健康发展”?
12. 公职人员被欠薪与“赖在编制里”的无奈
13. 别让“持刀加价”阉割医患互信
14. 对首部“反家暴法”的效果应冷静评估
15. 反家暴应着眼于情与法的平衡
16. 嫌犯“电视认罪”该寿终正寝了
17. 让幼儿享有充分的“过家家”权利
18. 别被“假离婚可骗贷700万炒房”的鸡汤麻醉
1. 保质期并非牛奶好坏的分水岭
2016-03-01 09:22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堂吉伟德
随着近年来进口牛奶纷纷进入国内市场,不论是电商还是超市牛奶货架,进口牛奶一路厮杀,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不过,记者发现国内外的牛奶保质期差异不小,国产牛奶的保质期短则3天、30天,最长有4个月、6个月,而进口牛奶保质期都在半年以上,甚至长达一年。牛奶保质期差距大到底是为什么,国内外是否有相关标准,对此记者展开调查。(《北京青年报》2月29日)
保质期指产品的最佳食用期,主要由生产者提供,因而保质期的长短外界很难判断,只能进行业内同产品的比较。当然,从粗浅的经验来看,一个产品的保持期越短越好,长则容易导致品质变异、营养流失,使其价值出现较大的打折。比如同一批次的奶,才出厂一个月的新奶,与已经存放了数月的陈奶,观感不但有别,且在质量上确实也有差别,时间太久即便没有品质变异,营养的流失也会使之实际效果打折,最后让“喝奶变成了喝水”。
当然,保质期越长越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且要以品质的破坏和营养的流失作为代价。进口奶因为运输的时间成本,因而对保质期的要求比国内更长,往往长达半年甚至一年以上,因而为保证其安全性,就必须付出一定的质量成本。不过,作为行业自定的标准,保质期并不是产品质量的分水岭,也不是判断国产奶和进品奶的界限。假若进奶的基础条件和初始品质,本身就高于国产奶,即便因为保质期处于劣势而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然而其在整体质量上同样具有比较优势,那么国产奶的社会认可度依然难以提高。
按理说,保质期确实是国产奶难得的优势,如果能将其有效发挥,也能提升其消费的认同度和竞争力。不过,国产奶未能扬长避短而是“同步看齐”,保质期的不断拉长,把自己的长板变成了别人的短板,“降格以求”而处于同等次的水平,虽然可以增加在市场上的销售时间,减少其回收的成本,但是却再度降低了自己的标准,使相对突出的拼图也泯然于众了。
国产奶在竞争中的弱化,并导致市场份额的不断丧失,当然全非消费者崇洋媚外的心态所致,而是长期的消费比较下,其自身的劣势太过明显,尤其以“三鹿奶粉”为代表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公众对国产奶严重缺乏信任,并由此导致进口奶的一家独大。造成时国产奶弱势化的原因,根本上讲还是标准太低所致,一是“避免杀牛”心态下的降格以求,使得新乳业标准不升反降,在门槛上就矮了一截;另一方面则是监管的标准太低所致,无论是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和监管标准,鲜有“向国际标准看齐”的举措和行动,始终处于低端徘徊的行业生态下,产品的整体质量就会缺乏竞争力。
保质期的长短之比,根本上还是对比标准执行力的优劣。国产奶要自强,首先要提高标准并拿出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给消费者以品质保证的同时,提供最可靠的安全保障,唯有如此才能重拾消费信任,否则即便是浓浓的国产情结也难以为继。抹黑与比坏,从来都不是常态化的营销手段,也不是国产奶突围的可仰仗的举措。正视国产奶与进口奶之间的差异性,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最大化的补强短板,才能实现国产奶的脱胎换骨。因而,保质期不是牛奶好坏的分水岭,也不单纯是个营销策略问题,而是涉及食品安全、品质好坏和标准高低的综合性议题。(堂吉伟德)
2. 蹲等地铁与有位不坐
2016-03-01 09:24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高亚洲
此前有网友爆料农民工因觉得自己太脏乘车时有座位不坐,席地坐在车厢地板上的帖文,引发众多网友“吐槽”。27日,记者在洛阳市区就遇见了这样一位农民工兄弟。而这位农民工的右臂处恰好空着一个座位。记者询问他有座位不坐的原因时,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民工兄弟称,他也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自己身上脏,不想打扰人家。(2月29日《大河报》)
主角为农民工的“有位不坐”,其实并不鲜见。而它之所以引来如此的关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击中了我们内心的块垒——在城乡二元体制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仍流露出不时的自卑。
不平等下的自卑自然是痛苦的,只是,当我们眼见这样的一幕时,那些饱含情愫的热切,又有多少属于臆想下的猜测呢?或许不能排除作为边缘群体的农民工,在公交车上所感受到的异样,但是,这些在我们看来不能容忍的异样,又是否是当事人最真实的感受呢?正如记者后来所询问的,有位不坐——他也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自己身上脏,不想打扰人家。
身上脏是既定的事实,对他人造成不适,也是极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