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部分 专题13.doc
第1部分 专题13.ppt
课件共32张,习题约3550字。
限时(60分钟)
1.在实验室进行物质制备,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C―――――――――→在空气中点燃CO――――――→CuO,△CO2――――――→NaOH溶液Na2CO3
B.Cu―――――――→AgNO3溶液Cu(NO3)2溶液――――――→NaOH溶液Cu(OH)2
C.Fe――→点燃Fe2O3―――――――→H2SO4溶液Fe2(SO4)3溶液
D.CaO――→H2OCa(OH)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
解析:选D。A中的碳在空气中燃烧,无法控制只产生CO,而且操作麻烦,况且NaOH的价格比Na2CO3要高,A错误;AgNO3价格昂贵,不符合经济上合理,B错误;铁燃烧的产物是Fe3O4,C错误;由生石灰制备价格较高的NaOH,中间利用了水和Na2CO3,D正确。
2.(2016•安徽江南十校联考)下列各装置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少量乙酸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制取无水MgCl2
D.用装置丁制取乙烯
解析:选C。A项,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易发生水解,应将NaOH浓溶液改为饱和Na2CO3溶液;B项,氯气也与AgNO3溶液反应且进气方向不对,应“长进短出”;C项,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MgCl2•2H2O,可以有效地抑制MgCl2的水解,最终制得无水MgCl2;D项,制乙烯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反应混合液的液面下。
3.(2016•甘肃部分普通高中联考)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 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
解析:选B。A项,过氧化氢分解的温度不同,所以不能验证氯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错误;B项,煤油在水的上层,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Fe作阳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为氢氧化亚铁沉淀,所以可制备氢氧化亚铁并长时间观察其颜色,正确;C项,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错误;D项,浓盐酸易挥发,则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HCl,所以与硅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的硅酸沉淀,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的作用,故不能比较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错误。
4.如图表示从固体混合物中分离X的两种方案,请根据方案1和方案2指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可以选用方案1分离碳酸氢钠中含有的氯化铵
B.方案1中残留物应该具有的性质是受热易挥发
C.方案2中加入的试剂一定能够与除X外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