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高考化学(四川省)考前三个月高考11题逐题特训(21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第10题 有机合成与推断.doc
第7题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doc
第8题 元素推断的多角度应用.doc
高考11题 第11题 题组二.doc
高考11题 第11题 题组一.doc
高考11题 第1题 题组二.doc
高考11题 第1题 题组一.doc
高考11题 第2题 题组二.doc
高考11题 第2题 题组一.doc
高考11题 第3题 题组二.doc
高考11题 第3题 题组三.doc
高考11题 第3题 题组一.doc
高考11题 第4题 题组二.doc
高考11题 第4题 题组三.doc
高考11题 第4题 题组一.doc
高考11题 第5题 题组二.doc
高考11题 第5题 题组一.doc
高考11题 第6题 题组二.doc
高考11题 第6题 题组一.doc
高考11题 第9题 题组二.doc
高考11题 第9题 题组一.doc
第11题 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题组一 以陌生无机物为载体的综合考查
[答案及评分标准] (1)Mg2B2O5•H2O+2H2SO4△,2H3BO3+2MgSO4(2分) 提高反应温度、减小铁硼矿粉粒径(2分)
(2)Fe3O4(1分) SiO2和CaSO4(2分)
(3)将Fe2+氧化成Fe3+(1分) 使Fe3+与Al3+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1分) (4)(七水)硫酸镁(1分)
(5) (2分)
第1题 辨析基本概念 解决化学与STSE问题
题组一 化学与STSE
[解题指导]
1.熟悉重要的环保术语:绿色化学、白色污染、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臭氧空洞、PM2.5、重金属污染、空气质量日报。
2.化学与STSE解题“四部曲”
[挑战满分(一)](限时10分钟)
1.下列物质中,可形成酸雨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氟氯代烃
C.二氧化碳 D.甲烷
答案 A
2.下列与生活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酸性臭氧水(AOW)可用于消灭H1N1病毒,因为臭氧具有强氧化性
B.水处理常用到漂白粉和明矾,二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C.“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用来制肥皂
D.三聚氰胺添入牛奶中能增加含氮量,但有害健康
第2题 多角度考查离子反应
题组一 如何快速判断离子共存问题
[答题模板]
分析程序 关键信息(关键词)
第1步:看清题干要求 “共存”还是“不共存”、“一定”还是“可能”大量共存
第2步:识别题目中的“限制条件” ①无色(Fe3+、Cu2+、MnO-4、Fe2+不大量存在)
②酸碱性(酸碱指示剂显色,pH的数值、水电离H+或OH-离子的浓度等)
③其他附加条件
第3步:离子间是否反应 ①产生“沉淀、气体、弱电解质”
②发生:氧化还原、双水解、络合反应等
第4步:关注是否有特殊离子 ①HCO-3:强酸强碱环境均不能大量存在、弱碱环境能大量存在、与NH+4能大量共存
②Fe3+、Al3+易水解,只能大量存在于酸性环境中,在中性、碱性环境中不能大量存在
③NO-3在酸性条件才表现强氧化性、ClO-具有强氧化性且易水解
[挑战满分](限时15分钟)
1.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的溶液:K+、Fe2+、NO-3、Ca2+
B.加入铝粉产生氢气的溶液:SO2-4、Cl-、K+、Mg2+
C.弱碱溶液中:HCO-3、Cl-、Na+、K+
第3题 基础实验题
题组一 语言描述型实验题
[解题指导]
解答有关语言描述型实验题的步骤
第一步:明确题干信息——正确答题的关键。
(1)明确关键要求,如“正确的是”等。
(2)把握关键字词,如“分离”“提纯”等。
第二步:逐项分析选项——正确答题的关键。
(1)“分离、提纯”问题要明确原理,切记不能引入新杂质。
(2)“操作”问题,要有效避免遗漏,养成有序思维的习惯。
(3)“制备”问题,要从教材类比迁移。明确是考查原理还是考查操作或仪器。
(4)“检验”问题,要关注“特殊”,如特殊现象、特殊颜色、特殊气味等。
第三步:对比验证——确保正确无误的最后屏障。
第4题 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题组一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解题指导]
1.元素周期律中必考的2类“比较”:
(1)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2)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依据:周期表中位置和微粒电子层结构。
2.常考的2个主族、1个周期:
(1)碱金属和卤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第三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3.短周期中常考的元素:H、C、N、O、F、Na、Mg、Al、Si、P、S、Cl。
[挑战满分](限时10分钟)
1.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Al、Cl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Na+、Al3+、Cl-的离子半径也依次减小
B.在第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H2R)中,热稳定性最强的其沸点也一定最高
C.第二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都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也一定越强
第5题 化学中的定量问题
题组一 避开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的设题陷阱
[解题指导]
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的6个易错点
(1)偷换概念,干扰判断。
当给出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时,误认为无法求解物质所含的粒子数。
(2)无视组成,思维定式。
在考查特殊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容易按照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类推,导致错误。如误认为Na2O2中含有2个阳离子和2个阴离子。
(3)混淆条件,状态不清。
①对于气体物质在非标准状况下,直接套用22.4 L•mol-1;
②对于非气体物质在标准状况下,错误使用22.4 L•mol-1。
第6题 溶液中的粒子平衡
题组一 溶液中平衡影响因素的判断
[解题指导]
1.电离平衡移动分析中的注意事项
(1)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一定增大。
(2)弱电解质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中离子浓度不一定都减小。
(3)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3 mol•L-1的溶液不一定呈碱性。
(4)弱电解质溶液加水稀释的过程中,判断某些微粒浓度的关系式是否发生变化时,首先要考虑该关系式是否是电离常数、离子积常数或者是它们的变形。
2.与沉淀溶解平衡及Ksp相关的易错问题
第9题 综合实验题
题组一 组成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答案及评分标准] (1)2CNO-+6ClO-+8H+===2CO2↑+N2↑+3Cl2↑+4H2O(2分)
(2)点燃酒精灯对丁装置加热(2分)
(3)浓硫酸(2分) 除去Cl2(2分)
(4)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进入干燥管Ⅰ中影响对CO2的测量(2分)
(5)使装置中的CO2全部到干燥管Ⅰ中被吸收,减小误差(2分)
(6)80%(3分)
第7题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题指导]
1.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题的步骤
(1)紧扣反应特点——解题的依据。
看清各物质的状态(有无固体、液体),明确气体分子数的变化(变大、变小、不变),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2)识别图像特点——正确识图找准解题的突破口。
一看面(纵、横坐标的意义);
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三看点(起点、拐点、终点);
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
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
第8题 元素推断的多角度应用
[解题指导]
[挑战满分](限时20分钟)
1.已知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C原子的L能层中,都有两个未成对的电子,C、D同主族。E、F都是第四周期元素,E原子核外有4个未成对电子,F原子除最外能层只有1个电子外,其余各能层均为全充满。根据以上信息填空:
(1)基态D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________,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_______。
(2)E2+的价层电子排布图是__________,F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
(3)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心原子采取的轨道杂化方式为________,B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VSEPR模型为________。
(4)化合物AC2、B2C和阴离子DAB-互为等电子体,它们结构相似,DAB-的电子式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