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ppt8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课件 / 必修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3.49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2/23 13:51:3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43张,介绍作者、写作背景,逐句分析,拓展阅读,教案约3500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设计及自评
  【文本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历史的回声”专题中的“千古江山”板块;这篇课文的内容是于京口北固亭畅想英雄人物,歌咏他们的功业,并且追述历史上的沉痛教训和亲身经历,表达对社稷的担忧,倾吐自己壮志难酬;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作者的政治见解和战略主张通过诗歌形象表露出来,而又不破坏诗美,用典贴切,寄意深远;这篇课文处于“历史的回声”专题,主要通过回顾历史,以鉴当下,这篇课文由景及情,由情入理,借古发声,对于本专题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随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概括不够简洁,对于课文特点的概括基本准确,对于文本作用和地位的概括有些笼统。应改为:这篇课文的内容是由赤壁之景联想起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的人物,歌咏功绩,追述教训,借古讽今。)
  【学生分析】
  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用词的精妙以及通过用典,借古讽今,表达情感的方法;高一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首先,在认知上,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词,对词的文体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在情感上,学生对辛弃疾的生平有所了解,可以体会其壮志难酬的情感。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探究法、诵读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随评:第一句呼应了特点,但是概括不够准确。对学生学习基础和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的概括基本正确。应改为: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用词的精妙以及用典的方法。)
  【目标阐述】
  (一)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文中几个典故的用意;
  2.能阐释借古讽今手法的特点及效果;
  3.能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探究的方法;
  2.能在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中运用想象和体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感受蕴含政治见解和战略主张的诗歌形象之美;
  2.能体会作者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能说出文中几个典故的用意。
  (五)教学难点
  能阐释借古讽今手法的特点及效果。
  (随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第一点不够明晰。应改为能感受典故中的人物形象之美。)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走进“京口”
  导语:之前我们学习了苏轼的怀古词《念奴娇•赤壁怀古》,面临赤壁,苏轼即景生思,以周瑜自比,引发无限感慨。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怀古词,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的学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