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14
- 资源简介:
约5940字。
《春 江 花 月 夜》教 学 设 计
(新疆兵团建工师第四中学 曹珮雯)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
作者及工作单位:曹珮雯 新疆兵团建工师第四中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理念,结合本单元和本首诗的特点,对本教学设计要有它独特的地方。可以说:“诗歌是文字的音乐”。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感受铿锵有力的节奏,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即赏析示例篇目。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在欣赏写景抒情类诗歌的时候,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而体会诗歌的意境,赏析诗人抒发的情感。《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融景物美、哲理美和情感美于一体,是进行诗歌鉴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指导的很好的范例。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诗歌欣赏基础,对诗歌欣赏有一定兴趣,但自信心不足,习惯于听老师讲,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我们就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言,以问题意识作为学生思维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动口和动手的欲望。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主要采用诵读法作为教学方法。而这学期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诗歌鉴赏的方法,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诗词的意境和特点,以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
(1)反复诵读,在读体味诗的内容美、画面美、音韵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流程示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