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冀州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一轮检测纠错高三年级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9题,约11090字。
河北冀州中学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一轮检测纠错
高三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6小题,每小题1分)
1、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其主要目的是
A.监督商族残余势力 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
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 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
2、秦朝“以地域划分为基础来进行统治和管理,较之以血缘划分管理为基础更具稳定性”。材料表明
A.官僚政治具有历史进步性 B.郡县制度强化了皇权专制统治
C.贵族政治退出了历史舞台 D.分封制崩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五年五月诏告天下:“今州县城市乡村,或有冻馁不能自存者,令里中富室假贷 钱谷以资养之,工商农业皆听其故。”此规定
A.旨在落实重农抑商政策 B.反映了明初社会经济困难
C.体现了农工商并重思想 D.有利于民间商业资本发展
4、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没有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5、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
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6、董仲舒将人的资质分为三等,指出“圣人”不经教化便可从善,“斗筲”之人天生性恶,虽经教化亦不能为善,占多数的“中民”须经教化后方可为善。这一学说( )
A.实现了儒学发展的思辨化 B.说明应德治为先且刑罚为主
C.迎合了汉初无为而治政策 D.为九品中正制提供思想借鉴
7、“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根据以上材料,作者认同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宗法制
8、“近代以来,任何国家政治生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治和行政的分野。中国传统政治也强调分野,王权就是政治权力,相权就是行政权力。”中国传统政治最早分野是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9、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
A.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B.科举制的弊端难以革除
C.户籍制度不合理 D.移民制度的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