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ppt9
- 资源简介:
优课高二下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教案+课件+检测(3份打包)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ppt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doc
评测练习.doc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培养学生再现历史的能力、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探究社会改革的原因;探究学习先进文化的途径和必要性;通过多媒体对相关资料的展示,培养学生通过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孝文帝改革影响的讨论,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使学生认识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孝文帝改革和民族大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进步;民族团结和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响
2.难点:如何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大融合的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我国古代少数民族过着怎样的生活?而同为北朝民歌的《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呢?
引出: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过渡:在我国历史上,对民族融合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位少数民族领袖是?
引出本课标题: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PPT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220—589)。
简要介绍: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北方少数民族混战局面,为孝文帝改革提供了前提条件。
通过材料找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还有哪些?
阅读材料思考:
材料1:“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 ——《魏书》
材料2: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对其他被统治民族也是如此。
材料3:谢灵运曾这样介绍:“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以上材料反映了北魏怎样的社会状况?
材料4: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
……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巩固训练】
1、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推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2、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3、“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孝文帝改革中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是①均田制 ②三长制 ③整顿吏治 ④改穿汉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移风易俗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5.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A.均田制 B.三长制 C.新租调制 D.汉化政策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冬十月丁未,诏曰:“朕承乾在位, 十有五年。每览先王之典,经纶百氏,储畜既积,黎元永安。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魏书•高祖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