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ppt24
- 资源简介:
共59张,含有课时作业。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时事新报》载:“日本开战是为了文明开化的进步”,内村鉴三甚至以英语发表论文说“中国是进步的大敌”,就连日本小孩都唱起“支那佬,拖辫子,打败仗,逃跑了,躲进山里不敢出来”的歌谣。这实际上是说( )
A.当时日本一般国民产生了厌战心理
B.日本为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而庆幸
C.清代蓄辫陋俗为日本妇孺所嗤笑
D.日本舆论宣传为侵华打下民意基础
【解析】 题干表明在日本的一般国民中产生了战争有理、亚洲落后、蔑视中国的心理,为日本进行侵略打下了民意基础。“日本一般国民产生了厌战心理”与所唱的歌谣不符,A不正确;“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是《辛丑条约》的影响,B错误;“打败仗,逃跑了”表明歌谣所嗤笑的是清政府腐败导致战斗力不强,并非“蓄辫陋俗”,C不正确。
【答案】 D
2.19世纪末列强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其根本目的是( )
A.把朝鲜变成殖民地
B.向中国东北扩张
C.解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D.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日甲午战争根本目的的分析。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根本目的是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服务。
【答案】 C
3.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1840年B.1860年
C.1895年D.1901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的识记能力。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开放重庆等为通商口岸,准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 C
4.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