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滕州2014-2015 评比优秀教案 鲁科版化学 选修4 第1章 化学反应原理与能量变化 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第1课时).doc
山东滕州2014-2015 评比优秀教案 鲁科版化学 选修4 第1章 化学反应原理与能量变化 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第2课时).doc
山东滕州2014-2015 评比优秀教案 鲁科版化学 选修4 第1章 化学反应原理与能量变化 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第3课时) 滕州一中.doc
1.3.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教学设计
滕州一中
2014-10-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腐蚀的种类,探究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2、掌握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区别。
二、方法与过程
通过学习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节约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
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及防腐措施,感受化学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吸氧腐蚀、析氢腐蚀的原理
【教学难点】
牺牲阳极保护法、阴极电保护法的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金属曾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标志,如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在现代社会中,钢铁等金属材料的产量和质量仍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金属腐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
【讲述】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单位:枣庄三中
课题、课时:《化学反应原理》第1章第3节原电池第2课时化学电源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2014年9 月27 日
教学模式:诱思探究
教学手段:实验用品、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电池的一般分类;
2. 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原理,知道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国防中的应用;了解其工作的优缺点;
3. 掌握几种典型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如铅蓄电池、燃料电池等;
4. 会判断有关电池的说法:包括溶液酸碱性的判断,电子流向,离子在溶液中移动方向,正负极判断等等。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2. 学习常见化学电池的组成和应用,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悟研制新型电池对社会的重大意义,树立献身科研的精神;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1)
单位
手机号
教学内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3年9月23
教学方法 学导结合目标教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铜锌原电池的分析,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极反应的书写。
能力目标 1、通过对铜锌原电池的分析,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迁移等思维方法来建构新的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感悟化学学科学习的乐趣。
2、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科技前沿问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教学准备 CuSO4溶液、锌粉、锌片、铜片、温度计、检流计、导线、大烧杯
多媒体
教材分析 原电池属于电化学的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原电池与物理学科中的电学、能量的转换有密切联系,是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原电池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和电解知识后教学,符合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够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学上可用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等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 原电池这一概念学生在高一化学必修2已经初步接触过,并能认识简单的原电池及原电池的基本概念。通过本节课学习对电化学知识会有系统的了解,因而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加深,可用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等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及思路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主线,采用“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实验探究法、动画模拟、分析归纳等学习方式来探索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从多种感官刺激学生的兴奋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还唤起了学生的实验意识、思维意识、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