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11月(总第三次)模块诊断化学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6题,约4800字。
山西大学附中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11月(总第三次)模块诊断
化学试题
考查时间:90分钟 考查内容:选修四前三章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a 40 Cl 35.5 S 32 Fe 56 Cu 64 Zn 65
一、选择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生成物全部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C.对一个可逆反应来说,吸热反应一方的速率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总是大于放热反应
D.FeCl3+3KSCN 3KCl+Fe(SCN)3 体系中加入KCl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工业上可利用合成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生产甲醇。已知:CO(g)+2H2(g) CH3OH(g) ΔH=-92.9 kJ/mol,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
C.向容器中充入少量He,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该反应的△S<0
3.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 )
A.S(s)+O2(g)===SO2(g) ΔH=-296.8 kJ/mol(反应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中和热)
C.C2H5OH(l)+3O2(g)===2CO2(g)+3H2O(g) ΔH=-1 367.0 kJ/mol(燃烧热)
D.2NO2===O2+2NO ΔH=+116.2 kJ/mol(反应热)
4、关于中和热测定实验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烧杯间如不填满碎泡沫塑料,则测量结果偏低
B. 图中缺少的玻璃仪器既可以搅拌又避免损坏温度计
C.向盛装酸的烧杯中加碱时要小心缓慢
D.测定酸后的温度计要用蒸馏水清洗干燥后再测碱的温度
5.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3Y(g) ⇌2Z(g);Δ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
①高温 ②低温 ③高压 ④低压⑤加正催化剂 ⑥分离出Z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6. 已知反应:
①2C(s)+O2(g)=2CO(g)△H=-221kJ/mol
②H+(aq)+OH-(aq)=H2O(1);△H=-57.3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kJ
C.1mol浓硫酸与足量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
7.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③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④B物质的量浓度
A.①④ B.只有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