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5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g27t,约6800字。
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5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祝考试顺利★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做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一学派应是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2.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3.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最符合李贽原意的是
A.统治者必须以果断的措施实现自己的政策 B.思想上的统一必须服务于政治的统一
C.李斯作为宰相,其所作所为无可厚非 D.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4.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记载:“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强调成为圣贤的重要性 B. 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 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 D. 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进行道德修养
5.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是在
A.秦朝 B.汉初 C.宋代 D.民国
6.顾炎武认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下列对顾炎武这一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