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四)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11/29 16:49: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题,约13670字。

  湖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月考试卷(四)
  语文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题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
  150分。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今,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自古形成的阅读规矩正面临解
  体,包括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内容等,说到底,是阅读文化发生了巨变。人们通过
  网络可随时与世界保持连接,可闪电般地同步获取最新信息。然而,当电子阅读变得如
  此轻松、愉悦、便捷时,人们自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忧虑:既然有如此直观和方便的电子
  资料和网络讯息,纸质阅读将何以安顿?是否会成为明日黄花?
  其实,“中国阅读”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甚至在增加,若把电子阅读、手机阅读、网络
  阅读算进来的话,现在读书人的总量并不比上世纪80年代少,只是阅读状态和内容有
  别。当下的“中国阅读’’更多是跳跃化的、碎片化的、缩略化的阅读,实用阅读在取代审
  美阅读,消遣阅读在压倒心灵阅读,人们追求更多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
  这当然值得忧虑,但忧虑是没有用的。冷静下来想,电子阅读并非没有好处。首
  先,对阅读的概念应该有所改变,不是抱着一本书看才叫阅读,手机阅读、网络阅读也应
  该是阅读的一部分,且汲取方法简便、迅速,知识含量巨大。第二,当下的纸质媒体的文
  章质量不令人满意。纸媒的文章,显得规范、严谨,想象力不足;而个人空间、文学网站、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的文章,发表渠道便捷,显得活泼、生动,也更接地气,当然也难免
  芜杂。读者可以在第一时间与作者互动,甚至会直接影响下一步的写作,成为“再创作
  者”;客体转变成了主体。网络文络阅读正以其自身的优势冲击着纸媒的生存。
  但我们需要呼唤真正有价值的阅读。这是一种挑战。问题不在于使用哪一种形
  式,而是触及怎样的内容。少了青灯黄卷和书香墨痕的阅读形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
  新兴的电子阅读会不会在不经意间演化成“浅阅读”“泛阅读”“飘阅读”。难怪丹尼
  尔•贝尔喟叹:“当代文学正在蜕变为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如果流于了解故事,
  其阅读完全可以是快速的、概览式的。倘要去钻研、品咂一部真正的文学,那必然是一
  种细嚼慢咽,而不是狼吞虎咽。的确,凡读书者,都会有这样的读书经验:不论是过去还
  是现在,在阅读生活中,一直存在着既有轻松易读的“兴趣书”,又有艰深繁难的“严肃
  书”。内容艰深繁难的书读起来不仅需要我们的审美判断力,对我们的智力和道德水
  平,也是一种考验。尤其是在当下阅读文化中,人文阅读、经典阅读和严肃读物阅读日
  益萎缩,而“轻阅读”“飘阅读”“浅阅读”成为流行、时尚的阅读。读内容艰深沉重的书,
  读“费劲”的书、读“难书”读“慢书”,便越发显得可贵。应该警惕的是,当我们过多依赖
  搜索引擎,也就在纵容大脑思考的惰性;当我们能很方便地从网络得到问题答案,也就
  不自觉地弱化了查找、探索知识的能力。来得容易忘得快!这才是真正可怕的。所以,
  在今天这个随处可以阅读的时代,我们要努力探索:既善于运用电子阅读,同时能达到
  以往纸质阅读时的良好效果。也就是说,把读屏的便捷与阅读的深度融合起来。
  我非常认同这样的判断: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
  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
  向下沉沦,就得看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什么书,怎么看书。有效的阅读不仅仅影响到
  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所以政府提倡“书香社会”。有人感叹:“当今社会
  识字的人多了,读书的人却少了。”事实上,阅读这一社会问题虽然不像环境、住房、教育
  等问题那么急迫、及物,但它是一个影响长远的问题,将影响到社会、民族的文化走向和
  精神结构。
  (雷达《反思阅读方式的巨变》,选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等新媒体随时与世界保持连接,能够闪电般地同步获取最
  新信息,阅读文化,包括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内容等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
  B.当下的“中国阅读”更多是跳跃化、碎片化、缩略化的阅读,实用阅读取代了审美阅
  读,消遣阅读压倒了心灵阅读,人们追求更多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
  C.纸媒文章虽然规范、严谨,但想象力不足;个人空间、文学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
  上的文章,活泼、生动,更接地气,发表也更加便捷,但难免有些良莠不齐。
  D•少了青灯黄卷和书香墨痕的阅读形式并不可怕,但是,新兴的电子阅读如果在不经
  意间演化成“浅阅读’’“泛阅读”“飘阅读”则足以让一个民族担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直观和方便的电子资料和网络讯息让电子阅读显得相对更加轻松、愉悦、便捷,这
  样,必将挤压纸质阅读。
  B.抱着一本书看是阅读,电子阅读,如手机阅读、网络阅读同样是阅读,只是自古形成
  的阅读规矩正面临解体。
  C.新媒体让读者可以与作者互动,甚至直接影响作者的下一步写作,成为“再创作
  者”,客体可以转变成为主体。
  D.真正有价值的阅读是那种细嚼慢咽的,需要我们的审美判断力,能考验我们的智力
  和道德水平的严肃阅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
  A.新媒体冲击下的当前时代,纸质阅读的人数虽然减少,但由于阅读状态和内容有
  别,所以现在读书人的总量并不比上世纪80年代少。
  B.阅读形式的变化使当下的人文阅读、经典阅读和严肃读物阅读日益萎缩,而“轻阅
  读”“飘阅读”“浅阅读”则日渐成为流行、时尚的阅读。
  C.过多依赖搜索引擎,也就容易纵容大脑思考的惰性,当我们能很方便地得到答案,
  也就不自觉地弱化了探寻、求索新知识的能力。
  D.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问题比环境、住房、教育等问题对一个国家、民族影响更长
  远,将影响到社会、民族的文化走向和精神结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少孤,育于叔父。其贵也,不知其母姓。长身赪面,骁勇,善左右射。目不知书,多智谋,抚士卒得其欢心,以故战辄有功。时陕西贼入河南,图怀庆。廷议令良玉将昌平兵往剿,大指专办河南。会贼寇修武、清化者窜入平阳,因檄良玉入山西御之,颇有斩获。时曹文诏将陕西兵,帝令良玉受尚璟节制,与文诏同心讨贼。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