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4题,约10050字。
高三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40小题,共60分)
1、《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
A.由西域传入 B.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属水力灌溉工具
2.、《福建史志》记载:南宋建安、瓯宁两县(今建瓯)共有进士994人,占全国进士总数的三十四分之一,为全国之冠。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闽北书院教育兴盛
C.经济政治重心南移 D.建安雕版印刷发达
3.王韬在《瀛海杂谈》中称:“自黄姑归后,织纴器具大备,机杼之声,比刻相闻。濒海百里,实半赖之。昔完正课之外,尚有余布,是以人民称殷实焉。”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明朝花楼机的使用,促成了“衣被天下”的局面 B.元朝的黄道婆传授棉纺织技术,引发了中国的“棉业革命” C.明朝政府的赋税政策,客观上鼓励了民间棉纺织业的发展 D.明朝以松江为中心的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4.汉代时市的长官称“市令”或“市长”,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尉”,唐代州县设市日益普遍,唐宣宗七年(853年),“废州县市印”,五代以后市司机构再也没有恢复。对上述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 A.从汉代开始起政府对市进行了直接管理 B.南北朝时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C.“废州县市印”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 D.政府最终放弃对市的管理是在五代之后
5、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B.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
6、五代时有一士族出身的官员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大理寺判其有罪,并昭告天下:“五十年来,通谱之俗遍于天下,自非明物察伦之主,亟为澄别,则滔滔之势将不可反矣。自今以后,如有此弊,传者、受者并当极法。”家谱变卖现象大量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
A.商品经济发达 B.宗法制的崩溃 C.科举制的实行 D.士庶之分严格
7.明武宗即位,阁臣刘健等提出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力谏,……不报,居数日又言……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李东阳、谢迁继之,……帝勉从之”。材料中的阁臣( )
A.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B.升降由皇帝决定
C.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 D.巩固了中央集权
8.《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该规定表明( )
A.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 B.宗法制是清朝政治制度的基石
C.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D.宗族成为基层行政机构
9.《春秋决狱比》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