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巩固训练选修6第一章《从实验走进化学》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1题,约6660字。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罗山高中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巩固训练:选修6 第一章从实验走进化学(含解析)
1.下列实验仪器选择合理的是()
A.配制50 mL mol/L NaCl溶液时,可选用100mL的容量瓶
B.中和热测定实验中,选用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
C.干燥气体时,可选用干燥器或U形管
D.制取乙烯时,可选用蒸馏烧瓶作反应容器
2.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合的是 ()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入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一定显碱性
C.将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的紫色褪去,说明SO2具有漂白性,加热后不会复原
D.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3.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或表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4.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正确的做法是()
A.银镜反应实验后附有银的试管,可用稀H2SO4清洗
B.在中学《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测定》的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需要四次
C.不慎将浓H2SO4沾在皮肤上,立即用NaOH溶液冲洗
D.在250mL烧杯中,加入216mL水和24gNaOH固体,配制10% NaOH溶液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
A.所用NaOH已吸潮
B.向容量瓶加水时液面低于刻度线即摇匀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内
D.向容量瓶加水时眼睛一直仰视液面
6.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不对应的是()
A.KMnO4——氧化剂B.Na——遇湿易燃物品
C.浓硫酸——易爆品D.KOH——腐蚀品
7.某学生中和滴定实验的过程如下:
(a)取一支碱式滴定管;
(b)用蒸馏水洗净;
(c)即加入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
(d)记录液面刻度读数;
(e)用酸式滴定管精确放出一定体积待测酸液;
(f)置于未经待测酸液润洗的洁净锥形瓶中;
(g)加入酚酞试液2滴;
(h)滴定时,边滴边摇荡;
(i)边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j)当小心滴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时,即停止滴定;
(k)记录液面刻度读数;
(l)根据滴定管的两次读数得出NaOH溶液体积为22mL。
上述实验过程中的错误之处有()
A.(c)(f)(i)(j)B.(c)(f)(i)(j)(l)
C.(c)(h)(i)(j)D.(c)(i)(j)(l)
8.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测定结果偏小,该溶液一定呈酸性
B.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须干燥或用待装液润洗后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