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单元测评(5份打包)
-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10 谈中国诗.doc
8 咬文嚼字.doc
9 说木叶.doc
第三单元测评(A).doc
第三单元测评(B).doc
8 咬文嚼字
课时演练•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婵娟(chán) 垂涎(xián)
援例(yuán) 咬文嚼字(jiáo)
B.憎恶(zēnɡ) 蕴藉(jiè)
剥啄(zhuó) 锱铢必较(zī)
C.岑寂(cén) 尺牍(dú)
灞桥(bà) 不胜枚举(shènɡ)
D.斟酌(zhēn) 付梓(zǐ)
没镞(cù) 下乘作品(shènɡ)
解析:D项,“镞”应读“zú”,“乘”应读“chénɡ”。
答案:D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那荒唐的十年中,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 的程度,谎言变成了真理,说真话倒犯了大罪。
(2)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 ,只有你一人而已。
(3)孔子弟子 者七十多人,其中谁是最贤能的呢?
A.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B.登堂入室 千古独步 登峰造极
C.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D.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解析:“登峰造极”,登上峰顶,到达最高处,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登堂入室”,学识、技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千古独步”,指独具风格,无与伦比,形容造诣之深。可以从三个成语使用对象的角度辨析。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古籍善本页数繁多,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使观众只能隔着玻璃柜观看由布展人员事先翻好的一两页,不能随意翻阅浏览。
B.在相对开放自由的话语空间中,新词集调侃、讽刺、揶揄于一体,是民间智慧的大爆发,体现了公众在公共事件中的情感和意愿。
C.感恩节在中国魅力尽失,是因为它没有契合中国消费者的购物的热情,而这同样也是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日渐式微的重要原因。
D.假期安排是否能够让公众满意,关键不在于是否借调周末形成黄金周
……
10 谈中国诗
课时演练•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角色(jio) 谙熟(ān)
悲天悯人(mǐn) 数见不鲜(shuò)
B.颦蹙(cù) 扩展(kuō)
情不自禁(jīn) 针砭时弊(biān)
C.执拗(niù) 逍遥(xiāo)
鸢飞鱼跃(yì) 亘古未有(gèn)
D.叫嚣(xiāo) 踌躇(chú)
一蹴而至(cù) 绰绰有余(chuò)
解析:A项,“角”应读“jué”;B项,“扩”应读“kuò”;C项,“鸢”应读“yuān”。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饶恕 概论 回长荡气 轻鸢剪掠
B.撩拨 混沌 拔木转石 崭钉截铁
C.凑泊 亵渎 意境悠远 吞言咽理
D.寡陋 呐喊 心悦诚服 义愤填赝
解析:A项,“回长荡气”应为“回肠荡气”;B项,“崭钉截铁”应为“斩钉截铁”;D项,“义愤填赝”应为“义愤填膺”。
答案:C
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周末,菜市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 。
(2)要想让“公务员热”真正实现降温,不是 的事,简单依据考生人数下降来界定“公务员热”进入降温趋势,或许言之过早。
(3)在巴黎只有一周多的日程,过客匆匆,谈法国实在有侈谈之嫌,只能 话巴黎,权且充作巴黎的印象点滴吧。
A.不绝如缕 一蹴而就 走马观花
B.不绝于耳 一挥而就 走马观花
C.不绝于耳 一蹴而就 浮光掠影
D.不绝如缕 一挥而就 浮光掠影
解析:“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里的语境是说“非常热闹”,矛盾。“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根据适用的对象选择“一蹴而就”。“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浮光掠影”,形容印
……
第三单元测评(A)
(基础过关卷)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基础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对峙/嗜好 供稿/供词 惬意/锲而不舍
B.癖好/譬如 纰缪/毗邻 船舷/扣人心弦
C.沏茶/堆砌 裨将/裨益 粗犷/旷日持久
D.强迫/勉强 抹黑/抹布 模仿/装模作样
解析:A项,分别读zhì/shì,gōng/gòng,qiè;B项,分别读pǐ/pì,pī/pí,xián;C项,分别读qī/qì,pí/bì,guǎng/kuàng;D项,分别读qiǎng,mǒ/mā,mó/mú。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平添 洞庭湖 千古留传 午阴嘉树清圆
B.婵娟 樱桃核 锱铢必较 言有尽而意无穷
C.精邃 蛛丝网 不落言筌 落叶何翩翩
D.圆满 辨证法 窸窣飘零 无边落木萧萧下
解析:A项,“留”应为“流”;C项,“邃”应为“髓”;D项,“辨”应为“辩”。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 才用“木”字呢?
(2)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3)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 了中国诗的篇幅。
A.场合 必需 限止
B.场所 必需 限制
C.场所 必须 限止
D.场合 必须 限制
解析:“场合”包括“场所”和气氛。“必需”是动词、形容词;“必须”是副词。“限制”规定范围,不容许超越;“限止”,阻止。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首都的艺术工作者不远千里,来到这海拔5 000米以上的哨所,为边防战士们做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艺术表演。
B.全国的道德教育专家齐聚六朝古都南京,就当前的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各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