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7道小题,约8180字。
湖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8分)
1.有专家依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梳理出一张有关尧舜传说的全国地理位置分布图,图中有关尧的传说地点共计59处,有关舜的传说地点共计68处,用同样的方法梳理出与大禹传说有关的地点16处,祭祀大禹的宗庙66处。据此可以说明 (D)
A.尧舜禹曾经活动过的范围特别广泛,影响深远
B、古书上关于尧舜禹的记载都是虚构和值得怀疑的
C、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是我们民族共同的祖先记忆
D、这些尧舜禹的遗迹与祠庙其实并不是历史而是文化
【解析】这些启遍布全国各地的尧舜禹遗迹与祠庙是汉民族传统的尊祖敬宗文化的物化表现,这些地点附近大都没有发现时代相当的考古遗址,因此他其实并不是历史而是文化。C项容易误选,材料是关于尧舜禹的,与“炎黄”无关,故不选。
2、《春秋•公羊传》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这一说法 (C)
A、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B、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C.遵循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 D.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
【解析】材料大意是:“隐公年长而有德行,为什么不宜立为国君?这是因为.立摘子,凭年长不凭德行立庶子,凭尊贵不凭年长。祖公为什么尊贵?因为他的母亲尊贵”
3.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说“官吏权责的划分,仔细考察起来,无非是专制君主及揽权者们弄权斗法的结梁。”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C)
A、“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
B、“一家有罪而九家连举发,若不纠举,则十家连坐。,,
C、“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D、“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
4.明世宗时,霍韬上书说:“阁臣职参机务,今止票拟,而裁决归近习。辅臣失参赞之权,近习起于政之渐。自今章奏请召大臣面决施行,讲官、台谏班列左右,众议而公驳之。率相(阁臣)得取善之名,内臣免招权之谤.”霍韬意在 (A)
A.批评宦官专权 B、任用宦官牵制内阁
C、恢复宰相制度 D、担忧内阁权利扩张
【解析】霍祁的上书大意是说:内阁大巨的职务是参与机要事务的,现在却只有票拟之权,对军政大事的裁决权归属于宦官;内阁大臣失去了参与议定的权力,宦官出现了干预政治的苗头;只有恢复皇帝与阁臣“面议”朝政的制度,官官与阁臣才能各安其位。A项与材料相符.
5,太平军攻占绍兴后,地主“向佃户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给数斗,黠者不理。”这反映了(B)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 B、农民依靠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
C太平天国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农民拥护太平天国“有饭同食”的原则
6.“评价太平天国,不能非此即彼。无论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如何,无论洪秀全其人如何,也不能反过来说大清就是好的,大清的镇压是正义的,大清不需要被革命。”这一观点认为对太平天国运动应该(C)
A遵从革命史观来评价 B、功过折中进行评价
C结合事实作具体分析 D、主要肯定其反清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方法问题。注意题干关健信息“不能非此即彼”.即要客观、辩证地进打评价,要结合事实对历史事件作其体分析.材抖观点很显然反对用革命史观评价大平天
国,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功过折中原则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主要肯定其反清意义,故D
项错误。
7.张謇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2月24日《日记》记载“得汪州牧(南通知州汪树堂)函犊,南皮(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奏派总办通海团练”同年7月6日(日记》记载“亥正,接南皮撤防公赎。”下列相关说法.不准确的是(B)
A、张謇有效法曾国藩的经历而成就大事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