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代诗词鉴赏指导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9/5 18:3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100字。
第14考点 古代诗歌鉴赏
苗金德
考点扫描
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从历年考试来看,诗词的范围基本上定在唐代以后的,而唐诗宋词是命题的重点。从近两年命题情况来看,诗歌的范围明显扩大,由名诗和名诗人转移到非名诗和非名诗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所选诗歌往往含有“或脍炙人口,或蕴含哲理”的诗句,考生复习时要注意这个特点。

考题解析
一、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例1.(2004年·福建)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思路:试题的切入点是诗眼与意境。这样设题,可以由点带面,能全面地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一、二两句紧扣题目,写深夜无眠;三、四句由叙事宕开一笔而写景。一个“凉”字,照应诗题中的“秋”字和首句的“清”字,不仅再次渲染天气之凉,更是烘托了心境的的孤寂与凄凉。结句以“景”收束,意境清高,情味悠远。这一句由室内转向户外,昂首望月,梧桐缺处,一轮皓月,四野空明,诗人的内心似乎暂时获得了超脱,然而望月怀人,心潮又起。一个“缺”字,不仅写出了梧桐枝叶遮掩明月的朦胧之美,也暗示出诗人的失落、遗憾的心情。
解答:“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注意:诗歌最讲情字,诗歌又最讲巧字,即巧妙地表现诗人的感情,其中之一是景中融情,以景传情,所谓“一切景语皆语也”“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因此分析这类诗歌,第一要注意情感色彩比较浓的字和句。第二要知道诗人这样写的深层原因,即表达他的情感,或愁怨悲苦,或得意欢愉,等等。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人借冰天雪地之景,来寄托自己孤傲不羁的情感,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愤恨。
例2.(2004年·全国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思路:考查学生对字和句的理解,而这首词的价值主要在于上阕。“渐觉”一词引出春天美景的层次感,春风、绿水、杨柳、杏花,这些景物一路写来,春天的美景一一扑面而来。这是不难理解的。至于“闹”字,古代有人认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用得极妙;但也有人认为,“闹”不是好字,也不是好事,写良辰美景而用这么一个字,实在没有道理。因此对“闹”的理解,只需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过从正面去理解更好些。同时要明白“闹”字用了通感的手法。
解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