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屯溪一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题,约6540字。
屯溪一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48分)
本卷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填写在表格中。
1.地方志《绝越书》中写道:“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但长期以来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正确。伴随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掘证实了传说中禹时代“以铜为兵”,以及禹铸九鼎是可信的。这表明
A.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B.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为真实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2.周幽王为讨宠妃褒姒欢心,烽火戏诸侯,又废太子宜臼,立褒姒子为太子,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杀死幽王,立宜臼为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西周分封制受到冲击 B.宗法制引发诸侯间权力斗争
C.周幽王厉行君主专制 D.申侯意在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3.秦始皇下令镌造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自秦以后,玉玺在历代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五代时消失于战乱中,虽历代不懈搜寻,但最终还是下落不明。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在于
A.证明皇位正统合法 B.体现专制独尊权力
C.保证皇位世代永续 D.震慑割据篡权企图
4.楚汉战争刘邦获胜后,其手下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5.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开始按列国来分配,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天人感应”的思想 B.宗法制的的影响
C.“君权神授”的思想 D.中央集权的加强
6.《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