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9月号第10辑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作文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9/30 23:08:02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883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9月号第10辑
  整理:fcs2002
  1. 60岁老妈蜷缩后备箱谁之过?
  2. 发展乡村教育,需要更多的“主场意识”
  3. “索看执法证”的监督善意必须尊重
  4. 通报“8景区违规收费”是民众所盼
  5. “供港生鲜”内销,好孩子不变坏?
  6. “父女同城寄月饼”,阻碍亲情的并非长江
  7. 电视曝光不文明还应尊重社会心理学
  8. 花400万保护323岁古树,值吗?
  9. “医生贩婴”令救死扶伤精神蒙羞
  10. 郭文斌:送到父母手上的月饼才叫“中秋”
  11.“倡议”公务员淘宝购物,权力不可任性
  12. “常胜将军”可有“常腐嫌疑”?
  13. 城市喷泉成“喷钱”,谁来追责
  14. 传承中华文化也可以萌萌哒
  15. 公共打捞不补位,“先讲价后捞人”永不沉
  16. “严禁强迫购物”能否终结旅游乱象?
  1. 60岁老妈蜷缩后备箱谁之过?
  陈广江
  拿出养老钱给独子买了SUV,怎料孙子嫌车里挤,儿子就让60岁的母亲蜷缩在后备厢里。近日,查缉盗抢机动车的湖北省安陆市巡店派出所民警查获一起奇特的违规事件,感慨世界上居然还有如此儿子。令民警唏嘘的是,惟恐民警对儿子进行处罚的刘老太不断向民警求情:尾箱里蛮好、蛮舒服,可别为难我的伢。(9月24日《京华时报》)
  看到这则新闻,很多人的心里真像打翻了五味瓶,愤怒、心酸、感叹、忧伤、沉思……说不清什么滋味。儿子不像儿子,孙子不像孙子,奶奶不像奶奶,给人一种人伦关系“错位”的感觉。这个时候,一味指责儿子的不孝或老人的溺爱,已没有多大意义,如果不下“猛药”治治整个社会的“溺爱病”, 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
  溺爱与啃老构成因果关系,甚至只有一步之遥。老人拿养老钱给独子买SUV本身就是不该有的溺爱,结果这种溺爱又传给了儿子,儿子对下一代更是溺爱有加、原则尽失,于是就发生了“60岁老妈蜷缩后备箱”奇葩事件。可以设想,等孙子长大后,蜷缩在后备箱的就该是儿子了。溺爱就是一种可怕的病,不仅会酿下苦果,还会代际传承。
  溺爱的危害有多大?它不仅挑衅了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还让人丧失了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也许,在一家四口看来,发生这样的事情很正常、很普通,并没有什么不对。当老人说出“尾箱里蛮好、蛮舒服,可别为难我的伢”时,我们除了再次发出“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慨,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和悲伤。
  不过,别只顾着指责这一家四口,事实上,无论是孝德式微,还是溺爱成习,都是社会的通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对父母,我们说的多,做的少,甚至为自己的不孝找出各种理由,常回家看看入法又能如何?而对孩子,我们说的多,做的更多,像祖宗一样供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60岁老妈蜷缩后备箱”只是极端个案,但所暴露出的教育问题发人深省。当溺爱成为一种浑然不觉的生活习惯,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思维方式,不仅中华传统美德难寻踪影,下一代的成长之路也会蒙上阴影。无论对孩子,还是对社会,溺爱就像一颗致命毒瘤或定时炸弹,如果不及早根除它,迟早会付出沉重代价。
  值得一提的是,指责别人容易,反思自己难。围观这则新闻的人们义愤填膺,甚至不乏咒骂,但扪心自问,在孩子和老人之间,我们是否总是迁就孩子、牺牲老人?我们心里装的是否全是孩子而没有给父母留下多大的地方?“60岁老妈蜷缩后备箱”就像一面哈哈镜,对着照一照,有益无害。
  SUV的后备箱里满满都是溺爱,而病根在社会。
  2. 发展乡村教育,需要更多的“主场意识”
  然 玉
  为了让乡村教师“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近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从培养制度、编制、待遇等多方面进行了明确。通知明确,重庆市将建立新聘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制度,城镇学校新招聘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时间不得短于2年。将实施乡村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引导师范院校根据本地区县(自治县)需求定向培养规模适当的乡村教师。(9月24日《重庆晨报》)
  “新招教师须先到乡村任教”,此类政策在一些地方早已先行先试,至于其实施效果如何,却始终缺乏后续报道跟进。为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以行政手段调节师资配置,当然是一条可行的路径。一直以来,城镇学校对乡村教师的“抽离效应”,越发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人才的单向度流动,客观上拉大了城乡教育的鸿沟,故而的确必须给出对策才是。
  乡村教师“招不来、留不住”的难题,可谓由来已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乡村教师职业待遇有限,微薄的收入不足以回报艰辛的付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农村生活”本身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进城去”仍然是许多教师终极的职业追求。恰是鉴于此,不少地方开始努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可即便这样,还是无法彻底逆转师资的持续流失——在如此背景下,“引导新教师下乡”,无疑是立竿见影的权宜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