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一中2015-2016学年度2014级第一学期段中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2小题,约11730字。
天水一中2014级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段中考试试题
历 史(文科)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的是 ( )
A.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B.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D.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2.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但在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上,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主要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 )
A.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 B.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
C.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3.“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这是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在引用这一资料研究伏尔泰思想时,需要注意的有 ( )
①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目的 ②作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
③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 ④秦汉时期中国的政治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被称为“春秋笔法”。 对孔子这种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
A.所作《春秋》不足为信 B.孔子力图废除分封制度
C.是对“礼崩乐坏”的反应 D.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
5.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可以看出( )
A.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 B.两者没有任何联系
C.后者是对前者的批判继承 D.两者意思完全一样
6.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 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7.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材料体现的是( )
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
C.墨子的“除乱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