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0题,约8250字。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初考试
历史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4分)
本卷共2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武帝规定:“自今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百万五人,百二十万六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汉和帝规定: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进仕路狭……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由此可见汉代孝廉察举制( )
A.员额分配的变化,有利于边远地区的人才选拔
B.在人才选拔的对象上,对普通民众逐步倾斜
C.“孝”“廉”标准不易掌握,实际操作难度大
D.是为政以德理念的实际运用,体现公正性
2.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 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与此背离的是( )
A.汉中外朝制 B.唐三省六部制 C.宋二府三司制 D.元一省制
3.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
A.交子的出现 B.坊市界限的突破
C.商帮的形成 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4.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B.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
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 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
5.唐朝时广东地区“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明清时,出现了“惟知贪财重利,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
A.农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农作物产品逐步商品化
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6.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