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9月号第6辑
- 资源简介:
约1724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9月号第6辑
整理:fcs2002
1. 如风一般自由的高校更名热
2. 爱“阅兵”的校长与异化的军训
3. 公务员“受贿5千被无条件解雇”可以借鉴
4. “生死状”的问题在生死之外
5. 不要误读“体制内”优势削弱
6. 期待杭州出租车改革做出有益探索
7. 廉价药断供,板子该打谁?
8. “退还份子钱”为出租车改革提供样本
9. 志愿者统一编号,信息整合如何兑现价值?
10. 像保障粮食一样保障廉价救命药的生产
11. 撞豪车免赔:富而好礼,社会向好
12. 请别对另类军训标语上纲上线
13. “互联网+”现代农业应先解决思维问题
14. 不开具婚姻证明应先做好对接工作
15. 应查查幼儿园火灾背后的监管失职
1. 如风一般自由的高校更名热
邓海建
近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的部署和要求,审批设置2015年中东部地区本科学校,同时审批部分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教育部将组织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对申报设置的高等学校进行实地考察。(9月14日澎湃新闻网)
挡也挡不住的事情,比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高校要更名。不出意外,这些名单中出现的高校,大多将如约在名字上“旧貌换新颜”。与企业转型升级的艰难不同,一些高校的转身,大抵只在名字上“转念”罢了。有数据说,近6年来,我国共有472所大学更名,占高校总数的23%。
更名也不是坏事,就像混娱乐圈的艺人,有个顺口的名字事业会更顺遂一些。不过,这么多高校扎堆似地更名,是因为中国高校已经厚积薄发到不更名配不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教科研发展水平?答案显然不是这个样子。纵览近年的高校更名热,无非就是三个路径:一是名号从县市地名到“华东”“中国”、“神州”,地方院校不再偏安一隅。二是从学校到学院、再到大学,起码听起来和北大清华没有太大差别。三是以“科技”“理工”等热门词汇,取代“农业”“纺织”等土气四溢的旧名,乍看起来“综合性”越来越吓人。今年4月28日,教育部发函同意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这一更名引起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海内外老校友的反对。此事沸沸扬扬,结果却不甚明朗。唯一可知的,是很多高校都上了更名的快车道,方方面面,也沉淀下了不少难解的积怨。
这些道理,不算新鲜。眼瞅着又有数十家高校在名号上改弦易辙,想必会有更多更名未遂的高校见名单而心痒痒。怕只怕的,改成了风习,带来两个显而易见的问题:第一,劣币驱逐良币,大家都改得面目全非的时候,不改名的高校,会否吃亏?第二,改名如迎评,是个浩大的工程。高校的心思都在这个地方,还有工夫做些细水长流的事儿吗?面子上的事情,最容易“转相染易”。尤其是公立高校,还有地方财政在撑场子。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较真下去,虚耗公共资源罢了。
中国人讲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百年老字号,赞的也是代代传承。高校忙不迭更名,且改得越来越像广告词般天花乱坠、越来越像婴幼儿奶粉般诱人唬人,甚至不顾改名后声誉一落千丈的风险,飞奔在换名字的路上。说白了,不过就是利用民众“以名识校”的心理罢了。中国教育在线最新发布的《2015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虽然去年和今年人数有所增长,但生源下降已不是近一两年的问题,而是长期的大趋势,高校招生难已成常态化。这个时候,更名就成了臆想中的救命稻草。换个名字好招(骗)生,一旦尝到甜头,自然就是再也停不下来。
如风一般自由的高校更名热,看来是难以停下狂飙的节奏。唯一能让它刹车的,也许是考生及家长的报考理性,少被名字蒙骗、少因名字想当然,这层皇帝新衣一脱,投机者无利可图,更名热恐怕才会冷静下来。
2. 爱“阅兵”的校长与异化的军训
朱昌俊
近日,一则名为“周虎振检阅河北科技学院2015级新生”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在这段时长6分钟的视频中,河北科技学院董事长周虎振乘坐一辆皮卡“检阅”2015级军训新生。当地一家媒体实名认证的微信公众号发文披露,周虎振在视频中频频挥手致意,不时向军训新生高呼“同学们好”、“同学们辛苦啦”等口号,而受“检阅”的学生则回复以“首长好”、“为人民服务”,场面颇为壮观。(9月14日澎湃新闻)
阅兵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而所谓的校长“阅兵”,不过是徒有形式上的模仿,当不得真。若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对之进行“审判”,似乎过于上纲上线。但这一幕能够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