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2016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1题,约8800字。
2016届高三摸底考试试题
历 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第Ⅱ卷第28~31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1.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都城七里、子男都城五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贵族等级制的特征
C.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2.鲁国和晋国先后公布了成文法典,孔子评论说:“贵贱不乱,才是法度。现在造了刑鼎,使百姓的眼光都集中在鼎上,还用什么来尊重贵族呢?贵贱失了次序,还用什么来治国呢?”材料反映的是
A.春秋时儒家思想的进步性 B.孔子思想中有保守性成分
C.战国时法家思想已成主流 D.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成文法的国家
3.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这段话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具有下列哪一特点
A.农业是其根本点 B.小农经济为主体
C.农与工商虞并举 D.呈现多元化结构
4.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期的32万7千贯。宋朝最高年铸币量是唐玄宗时期的20倍。这说明
A.唐代商业发展十分落后 B.宋代冶炼水平大大提高
C.宋代商业发展高于唐代 D.宋代完全放弃重农抑商
5.下面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左图程颐代表程颐、程颢)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其变化的根源
A.经济重心的转移 B.文化中心的南移
C.政治中心东迁 D.西学东渐的影响
6.据《明神宗实录》载,“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注:即六部)之职掌,终以取祸。”下面有关明朝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阁臣有宰相之名,无宰相之权 B.阁臣无宰相之名,行宰相之权
C.六部实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阁臣参与机密事务决策,但没有法定决策权
7.19世纪50、60年代,大批难民涌入上海,其原因主要是
A.开放口岸的吸引力 B.躲避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乱
C.洋务企业吸引 D.躲避太平天国与清军战乱
8.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