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9月号第5辑
- 资源简介:
约1800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5年9月号第5辑
整理:fcs2002
1. “抓阄选专业”是毁人不倦
2. “俺瞧瞧”面前公民隐私须法律“保护伞”
3. “中国电影第一法”的欣慰与遗憾
4. 不自杀证明”的荒涎恰在方式
5. 公交车限行与治污南辕北辙
6. 女教师“晒礼”等于自曝“家丑”
7. 没有恶意欠薪,何来堵路讨薪?
8. “教师节晒礼”晒出师德常识缺失
9. “各种违建”能不能废物利用起来?
10. 尾气检测,何妨以免费治黄牛
11. 愿“管资本为主”为国企带来更多活力
12. “救狗行动”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行为美学
13. 故宫铜缸“刻恩爱”值几钱?
14.落实“国企改革意见”离不开“切入口”
1. “抓阄选专业”是毁人不倦
斯涵涵
什么要靠手气?搓麻将、买彩票……衡阳南华大学城建学院土木工程大类大二分专业也靠手气,同学们通过抓阄来选定专业。史同学前晚手气不错,如愿抓中了想读的“建筑工程方向”,同寝室的林同学却抓中了“岩土工程方向”,与自己喜欢的“道路桥梁方向”失之交臂。(9月11日《长沙晚报》)
抓阄选专业,学院领导理由充足:热门专业僧多粥少,冷门专业人又招不满;抓阄后,如有同学不满意,还可以自己找其他同学进行一次互换;一些高校在分专业时,存在领导打招呼、批条子的现象,有关系、有背景的学生可以挑选好专业,抓阄选专业可以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等……如此说来,此举是既公平又不乏人性化的“好”办法。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大学生花费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精力、财力进行专业学习,是一种巨大的人力资本投资。所谓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是指人们在保健和教育以及为了取得良好职位而所耗费的各种成本支出,这种投资的成效直接决定个人的前途及社会对于教育价值的认可,而“抓阄选专业“无疑将这种巨大投资打了水漂。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不同的个体选择和变换特定专业受制于爱好、学习能力、知识存量和职业趋势等诸多因素。拥有充分的专业选择权会对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和未来的就业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学生不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专业,或被迫学习不擅长甚至厌恶的专业,学习效果、就业前景可想而知。而一些高校专业设置本身出现严重偏差,不顾师资条件、不顾社会需求自顾开展一些热门学科,也不对一些滞后性专业进行淘汰,既没有对大学生进行学习规划就业规划指导,也缺乏专业与现实的有效对接,出现专业冷热不均、就业难的局面,高校不反思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科设置,却要学生抓阄选专业来承担后果,岂不怪哉?
至于抓阄选专业的公平性也值得怀疑,据报道,学院根据学习成绩与综合表现,把全体学生分成了“学霸”和普通同学。排名前190位的“学霸”有一次自选机会,可以选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是赤裸裸的歧视,何谈公平?而走后门选专业、换专业本身就是象牙塔里的不正之风,不去严肃纪律,驱邪扶正,反而用抓阄、运气来移花接木,还用“长沙几所兄弟院校也是这样做的”来巧加掩饰,实是一种教育懒政。
高校直接承担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重任,针对当下专业学习、就业困难的现实难题,高等院校应当恪守教育本真,主动面向市场展开专业课程评估,,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行专业选择以提高专业投资的效果, 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弱化教育的滞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规划能力与市场适应能力。在具体措施上可采用更灵活的学分制和体现专业要求的学位申请计划,以适应大学生选择与调整专业的需要。总之,“诲人不倦“的高等教育不能依赖抓阄的“公平”滑向“毁人不倦”的泥潭。
2. “俺瞧瞧”面前公民隐私须法律“保护伞”
毕晓哲
大到马路、停车场,小到餐馆、办公室,甚至是小店铺内,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在网上被实时直播。这不可思议的一幕,就发生在一个名叫“俺瞧瞧”的视频直播网站内。视频直播中的当事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丁兆增表示,若上述情况未经个人同意就被私自发布,涉嫌侵犯隐私权和肖像权,若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危害后果,还可能涉及犯罪。(9月11日福州新闻网)
类似于福州出现的“俺瞧瞧”网站,是时下互联网生态下公民个人隐私难以保护的缩影。国内其他地方有没有?或者说,与科技发展进步之下的与互联网关联的公民隐私权的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