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学案
- 资源简介:
约5080字。
第3课汉代思想大一统
【考点解读】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解读: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主张,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获得独尊地位,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对传统孔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其“三纲五常”思想也成为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
【知识梳理】
一.背景
1.西汉经过休养生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已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经过自我调整,学说整合出一套为服务的新理论体系。
3.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事业。
二.实现:
1.标志: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2.董仲舒的新儒学
(1)内容:
①哲学思想:提出“”学说,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成为新儒学的基础。
②政治思想:提出了“春秋”,君王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③伦理道德观:提出了“”、“父为子纲”“”和、义、、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被后人统称为“”。
(2)特点:是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三.影响
1.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重点突破】
认识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和新儒学的特点
突破提示:背景突破法
董仲舒新儒学是西汉历史发展到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把神权与王权高度融合,既满足了统治者的心理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总之,它是西汉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
【突破归纳】
“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学说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有碍于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君权神授”思想赋予了君主崇高的权威,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这也是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同时这一思想也有限制君权过度膨胀的目的。
特点:(1)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沦为官方的统治哲学。
(2)核心是天人感应,在此基础上以阴阳灾异解说时事政治。
(3)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君权神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