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高一历史必修二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9题,约7480字。
福建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二
(满分命题:集课组
一. 选择题45%(本大题有45小题,每题1分,共45分。请在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选项,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2.西周时 “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② 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③ 社会秩序的稳定 ④ 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3. 下列说法符合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是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③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④明清时期出现了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明朝时,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女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值。”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松江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了雇佣劳动者
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变成了资本家
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 表明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5.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严重受阻,其原因有
①自然经济的存在②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④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 ①③④
6.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
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7.下列对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起源早,并不断发展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 ②唐朝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草市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因此政府对草市不实行行政管理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