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8道小题,约4340字。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25个小题(共50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3个大题(共50分),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下列图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2. 要论证古代中国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可以利用的材料是
A.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B.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C. “依军功行田宅” D. “除井田,民得买卖”
3. 长江流域取代黄河流域,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大约是在
A. 两晋时期 B. 唐宋时期 C. 两宋之际 D. 明清之际
4.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棉、麻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的大力推广 B.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5.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包括
①“工商食官” ②坊市界限被打破 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商帮形成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6. 据统计,自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产量的3/4,这表明当时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 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C. 中国政府取消重农抑商政策 D. 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
7.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对材料中的“新天地”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开辟了通向美洲、非洲的航路 B.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C.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D. 资产阶级开始了殖民扩张
8. 英国的黑奴贸易通常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在下图的“三角贸易”示意图中,③处的商品应为
A. 茶、丝
B. 工业产品
C. 黑奴、象牙
D. 原棉、烟草
9. 下列现象最早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
A. 贵族和下层人民同坐一列火车出行 B. 巴黎博览会用电灯来照明
C. 14岁的小安妮在一家纺织厂做工 D. 曼彻斯特港口的轮船正准备远航
10.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主要表现在
A. 外商在中国投资建厂 B. 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C.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D.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