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惟有情难画——情感的传达》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3840+2240字。
第四专题 世间惟有情难画——情感的传达
1.《琳达又上学了》一文大家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对琳达的爱的?为什么心理医生和校长都没能使琳达回到教室?从中我们可以悟出怎样才能最有效地传达情感?
2.阅读《琳达又上学了》后,我们深深感受到那种来自集体的爱,这跟作者的传达有密切联系,作者是在纯粹地抒情吗?他把笔触重点放在哪里?在作文中,怎样才能让读者切身体验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阅读《谁在天边唱歌(节选)》《一根藤蔓在奔跑》这两篇文章后,想一想,行文中作者是借助什么传递出这种感情的?是纯粹的抒情吗?
4.《家之恋》中传达了哪些情感?从哪些语段中你能感受到“我”对父亲深沉的爱?从哪些语段中你能感受到母亲对父亲的爱?想一想,文中的深情是借助什么传达出来的?
5.《爸,你进来吧!》中作者创设了哪些情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情景交融扣人心
情感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可彼此交错彼此映衬,一方的真情可以衬托出另一方的真情。环境描写若能与人物情感结合起来,就能起到很好的渲染烘托作用,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项脊轩志》中有这么一段有情之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在这里作者以枇杷树之繁茂写出妻死室坏的寂寥黯淡。
在高考作文中,考生若也能这样饱含深情地描绘出一种境界,将阅卷老师带入有情之境,自然能博得高分。如高考作文《握住别人垂下的藤索》:像一片飘零的树叶在风中跳着自以为美丽的舞蹈,一向高傲的我第一次低下了头。来到河边静听流水诉说逝去的时光,可那水底潜走的鱼儿再也无力捞起那些纷繁的记忆,于是萧索的芦苇在水中点出圈圈涟漪,水的流光已非昨日那般溢彩。
这里“流水”的“诉说”、“芦苇”的“萧索”、“流光”的黯淡,全是移情的结果,写出了这个精神痛苦孤独者心中积久的阴霾。
2.描摹细节传真情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作文中,只要是真实的细节描写,就会动人情思,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如朱自清的《背影》: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
4 世间惟有情难画——情感的传达练习
1.恰当地运用景物描写,可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仿照下面示例,另写一段话。
示例:
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详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蓦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选自《美丽如初》)
2.补写文章。
下面一篇文章缺少一个段落,请仔细阅读文章,将文章补充完整,要求与上下文衔接,在具体的情境描摹中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我想去远行
我想去远行,去领略一场没有尘嚣杂念的自由之旅。
我想于浩浩江面上,乘一叶小木筏游荡在柔情的风里,伸出手臂就能打捞出一颗真实的月亮。我想闪身在黑夜里,乘一列不夜车,顺着蛊惑的霓虹,去很远的地方寻觅那些迷踪的彩色传说。我想戴一顶沾满露水的小草帽,牵一群洁白的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