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80字。
记叙文阅读指导
1.怎样把握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是指所写中心事件的 、 、 、 、 和 ,即记叙六要素。一般是六个要素都俱全的。新闻体裁由其如此,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将记叙的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再如下文:
众望所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我现在提名朱镕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人选,请审议决定……“
人民大会堂大礼堂里,工作人员在宣读着国家席江泽民前一天签署的给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提名信。
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1998年3月17日上午,出席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2951名人民代表,在这里表决产生新一届中央人民政府首脑,任命共和国历史上的第5位总理……
发票、写票、投票、记票……
在隆重的气氛中,表决程序顺利进行。
10时40分,根据表决结果,大会执行主席胡锦涛正式宣布,通过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
话音未落,人民大会堂掌声四起……
热烈的掌声表达了代表们对新总理的信任和托付,数百名中外记者的摄像机、照相机记录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幕。
这一则新闻的六要素就全了: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像这样的文章,把握了六要素,也就算是读懂了此文,也就把握了全文的中心。
但并非所有记叙文都如此。在有的记叙文中,如果六要素中有的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在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也是可以省略的。如《我的老师》一文中所记叙的第一件事——老师假装发怒,并没有明确交代时间地点,因为这是人们熟知的,原因也没有交代,因为它不影响表达效果,不影响蔡老师温柔、慈爱的性格。
阅读记叙文时,把握记叙的要素是很关键的,不论是要素俱全的,还是省略的,把握了要素,有利于把握文章所叙的中心事件,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如《孔乙己》一文中“中秋过后……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这一段中,时间为“中秋过后的一天下午”,地点是“咸亨酒店”,人物有“孔乙己、掌柜、小伙计、我”,事件是“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
2怎样把握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一条线,作者是通过它把表现中心的材料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阅读记叙文时,找出文章线索,有利于理顺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记叙文的线索是比较复杂的,其形式也是多样的。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文中的人、事、物都随着时间、地点的推进而展开,是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就是通过时空的推移来组织材料,来歌颂母亲勤劳而伟大的一生;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把文章的各部分紧密地联结起来,如《记一辆纺车》,以“纺车”为线索,写出了延安军民“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境界;也有的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如《荔枝蜜》一文,就是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还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线索,如《藤野先生》;还有的记叙文是以“某一问题”为线索,如下文:
世上最沉重的
①在我很小的时候,村里的刘大叔向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最沉重的是什么?
②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在井边的大柳树下,我穿着小肚兜坐在一个蒲团上。刘大叔坐在一个木敦子上,吧嗒着他的旱烟袋。
③我拧着眉冥思苦想。世界上最沉重的是什么呢?是驴拉的大碾子吗?轱辘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