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两个同步练习,共19题,约4500字。
记念刘和珍君
【同步达纲练习】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列黑体字注音并解释:
A长歌当( )哭 桀( )骜( ) B立仆( ) 殒( )身不恤( )
C菲( )薄 黯( )然 D浸渍( ) 喋( )血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生杀予夺 直接了当 贻笑大方 隐约其辞
B自惭形秽 莫可名状 名列前矛 轻手蹑脚
C深沟陷壑 影影绰绰 满目疮痍 暴戾恣睢
D花团锦簇 好高鹜远 谬种流传 贫瘠不堪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的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4. 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受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都熟悉了。
C每当夜暮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5.根据课文填入恰当的词语,补充完整下列段落:
真的猛士,敢于( )惨淡的人生,敢于( )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 ),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 )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试题:
1) 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的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症结的所在。
2) 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3) 有一次,在比利时名作家魏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大谈雕塑美术的衰落。我年轻而好饶舌,一再反对他的意见,认为罗丹实在可以与米开朗基罗媲美。
4) 但是,第二天魏尔哈仑把我带到罗丹那里的时候,我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在他们畅谈之际,我觉得我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5) 不过,最伟大的人毕竟是最亲切的。我们告别时,罗丹转过身来 着我说:“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我的雕塑,——星期天,你能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吃饭吗?”
6) 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不久,他温和的、含有激励之意的 , 宽释了我的不安。
7) 在他的工作室里,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下来。
8) “这是我的近作。”说罢,他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以粘土塑成的女正身象,十分美好。“这以完工了。”我想。
9) 他退后一步, 之后,便低声说:“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10) 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次。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看了又看。时而,他的眼睛高兴的发光;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象身上,再刮开一些。
11) 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正在创世的上帝。
12) 最后,他扔下刮刀,( )把湿布蒙上女正身象。于是,他便转身向门口走去。
13) 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什么,立即回过头来, 着我。他显然为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了,可是你知道……”我握着他的手,感谢地紧握着。
14) 在麦东那天下午, 我学到比在学校所有时间学到的都多。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美好而有价值的。我感受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15) 于是,我察觉到至今在我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使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6.第1)段“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中的“症结”指的是:( )
A“我”“还能写的更好”的症结 B “我”不能突破现有水平的症结
C下文“一个伟大的认”给“我”的启示 D “我”至今不知其所在的那个症结
7.第5)、6)、9)、13)段的 处,依次填入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
A凝视 审视 注视 瞠视 B审视 凝视 瞠视 注视
C注视 凝视 审视 瞠视 D凝视 注视 瞠视 审视
8.第9)到第12)段的详写有三点作用,请分别说明。
答:(1)
(2)
(3)
9.第12)段括号处应该填入一个句子成分,最妥贴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