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ppt
- 资源简介: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之《荆轲》课件+学案+教案+训练(打包4份)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之《荆轲》同步训练.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之《荆轲》教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之《荆轲》课件(16ppt).ppt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之《荆轲》学案.doc
《荆轲》 教案
学习目标
1. 熟读文本,把握文意。
2. 了解荆轲的性格特点,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3. 鉴赏精彩的场面、细节描写。
4. 把握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
5. 进一步梳理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深、 解、救、教、敢、还、资、振、图、诏、被、兵、阵、私”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乃、为、而、以、及、于、之、其、故、且、因”等虚词的用法。
6. 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3. 对荆轲性格的把握
4. 精彩的场面描写
5. 具有特色的人物形象塑造
学习难点
1. 较难翻译的语句
2. 对荆轲行为的历史思考
文本解读
一. 《刺客列传》主旨
这是一篇类传,依次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等五
……
《荆轲》 同步训练
一、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翻译题10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 )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秦王方还柱走
C.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D.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E. 偏袒扼腕而进
F.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G. 秦王必说见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看见
B.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涕:眼泪
C.乃遂私见樊於期 私:私自、私下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受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行而无信
②图穷 而匕首见
③丹不忍以己之私
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4.下列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函封之
A.又前而为歌曰 B.其人居远未来
C.太子迟之 D.箕踞以骂曰
……
《荆轲》 学案
学习目标
1. 熟读文本,把握文意。
2. 了解荆轲的性格特点,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3. 鉴赏精彩的场面、细节描写。
4. 把握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
5. 进一步梳理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深、 解、救、教、敢、还、资、振、图、诏、被、兵、阵、私”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乃、为、而、以、及、于、之、其、故、且、因”等虚词的用法。
6. 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本导读
一. 《刺客列传》主旨
这是一篇类传,依次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等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
关于此传的传旨,在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中,只谈到“曹子匕首,鲁获其田,齐明其信;豫让不为二心”,专诸、聂政、荆轲之事不及一语。显然,这不是此传的全部传旨。细味全传,尽管这五人的具体事迹并不相同,其行刺或行劫的具体缘由也因人而异,但是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就是他们都有一种扶弱拯危、不畏强暴、为达到行刺或行劫的目的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刚烈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实质则是“士为知己者死”。所以太史公在本传的赞语中说:“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这也就是太史公对本传传旨的一种集中概括了。太史公是站在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立脚点,带着他特有的身世之感和爱憎,来热烈赞歌他所一再称赏的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刚烈精神的。
二. 荆轲刺秦王背景简介:
荆轲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 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 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 228年破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