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教学设计及反思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6/10 21:57: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480个字。

  《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验作者独特情感。
  2、体会作者抒发独特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抒发独特情感的方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由介绍中学课本上出现的朱自清作品导入。
  二、我惊诧
  1、引导学生从第一小节“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中找出一个赘余的词“我”,引出本文重在强调自己独一无二的感受。找出“我”出现频率较高的第三小节,把对第三小节的研读作为本节课的方向。
  2、从第一小节“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惊诧”。
  3、自读“我”出现频率高的第三节,试着体会到底是什么让“我惊诧”?仅仅是绿吗?
  (小组讨论——全班展示)
  (归纳:梅雨潭是一潭活水,充满了生命的律动,而绿本身就象征了生命和青春的活力,让我惊诧的不仅是梅雨潭的绿,更是生命的充盈,蓬勃的生机。)
  三、精选的意象
  1、引导学生思考:第三节中有没有句子直接具体描绘梅雨潭的绿?
  (明确:第三节中并无直接具体描绘梅雨潭的绿的地方,而是借助于意象表现作者的惊诧之情。)
  2、探究第三节中精选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表现了潭水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提示:年轻女性群像在第三节中大量出现,勾连《荷塘月色》等篇目中有关女性形象的景物描写作比对并小结。
  ①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
  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③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归纳:女性群象已不单是各种修辞、写作手法反复呈现,更是直接构成了潭水形象,柔弱、温婉女性形象的连缀使用,使景物描写呈现和谐清幽的意境,表现了作者至纯至真的审美取向。)
  四、诗词的情味
  1、由“惊诧”的雅言形式引出文本的文言味,赏“踞”“挹”“掬”等字词。
  2、赏文中不露痕迹的典故名句,强调诗词情味。
  ①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
  ②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③郑板桥“眼中无竹,胸中有竹。”
  ④宋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归纳:朱自清那一代作家,经历了文言向白话过渡的剧变,饱受古典诗词淫浸的他们,血脉渗透着诗词因子,周身洋溢着文人气质,他们自有一套特殊的语言表达系统,既明白晓畅,又含蓄凝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