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传》ppt1
- 资源简介:
2015年 4月 北京版选修系列 《文化论著》第三单元 先秦诸子 第11课 察传 公开课 课件(12张)+教案+学案
2015年 4月 北京版选修系列 《文化论著》第三单元 先秦诸子 第11课 察传 公开课 学案.doc
2015年 4月 北京版选修系列 《文化论著》第三单元 先秦诸子 第11课 察传 公开课 教案.doc
2015年 4月 北京版选修系列 《文化论著》第三单元 先秦诸子 第11课 察传 公开课 课件(12张).ppt
学 科 语 文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课 题 察 传
——解“传言”之蔽
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事例说理的典型性和丰富的教育意义。
二.价值目标——面对当今网络纷繁芜杂的信息,如何做到明辨与审察;激发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兴趣。
课堂教学设计
准备阶段 利用《学前案》,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重在疏通、归纳文意,积累必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
【导入】 诸子百家普遍具有拯世济民的责任感和平治天下的使命感,他们将思想和情怀述诸文字。品味经典,涵咏其中,会使我们开阔胸怀,拥有智慧,获得启迪。当今社会,我们有时会感觉迷茫,会受到蒙蔽,那么《察传》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呢?
一.确立本节课学习目标。
提示:了解文章如何说理;在处世、治学上的收获。(板书)
讲解:导读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文本的钥匙,带着这把钥匙,我们可以预设学习目标,重点学习这些内容,并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二.文章如何解“传言”之蔽
1.学生一齐诵读文章,思考文章是如何说理的?文章的说理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事例说理;结构清晰。
2. 思考 文章的事例很多,这些例子从不同角度列举传言的产生途径和后果。请同学们结合学案所给的补充注释,讨论一下,课文所呈现的错误信息产生的缘由是什么呢?(学生讨论5分钟)
(1)生活说理(夸大的传闻)
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
[分析] 信息很有趣味,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这个错误信息的根源——
……
审 慎 、检 验 、缘 情
——蒙尘欲除蔽,须向古人求
学前案
1. 预设学习目标
【要求】自读课文“导读”部分,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2. 走近作家作品
要求:查阅资料,将横线部分补充完整,并在横线上补写自己查阅的其他相关资料。
《吕氏春秋》,亦名 ,为战国末期秦相 (?一前235)集合门客所编写,是 代表著作,大约成书于秦始皇八年(前239)。全书二十六卷,内分十二纪(每纪五篇),八览(每览八篇,首览少一篇),六论(每论六篇),共160篇,20余万言。内容以 思想为主,兼及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诸子各派学说,目的在于为当时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在议论中引证了许多古史旧闻和有关天文、历数、音律等方面的知识,有几篇还保存了先秦农学的片段,对于先秦的学术研究,是一部重要的参考资料。文章篇幅大多不长,组织却很严密,善于 ,运用 说理,颇为生动。
关于杂家:“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汉书》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号曰《吕氏春秋》。” ——《史记• 吕不韦列传》
3. 文章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请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