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校内模考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5题,约8060字。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校内模考
历史试卷 2015.5
第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封建政体,沿袭了几千年,断无没有反动之力之理。所以秦灭六国未几,而反动即起。……封建之人,对于此制,亦未必敢有何等奢望,不过舍此别无他法,还想借此牵制异姓,使其不敢轻于篡夺而已。受封者亦知其与时势不宜,惴惴然不敢自安。所以唐太宗要封功臣,功臣竟不敢受。”据材料判断下列关于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1秦朝后的分封制是一种反动倒退现象○2中央集权制度下出现分封制是正常的
○3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君权易被地方篡夺○4后世的分封对象仍以王室、功臣为主
A.○1○2○4 B. ○2○3○4 C.○1○2 D. ○2○4
2.《朱子语类》:“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引文中的“此理”指
A. 以民为本 B. 三纲五常 C. 发明本心 D. 工商皆本
3.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读下面图片,反映的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序列正确的是:
①甲骨文 ②楷书 ③隶书 ④篆书
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5. 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
A.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
B.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
C.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
D.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
6. 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争所不当争”是指
A.五口通商 B.协定关税
C.治外法权 D.公使驻京
7.维新变法时期的梁启超曾说:“中国学人之大弊,治中学者则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此两学所以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