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监测高三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5小题,约8840字。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监测试卷
高 三 历 史 (选 修) 2015.05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 B.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
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 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
2.《春秋繁露》中有:“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董仲舒在文中强调的是
A.礼乐制度 B.独尊儒术
C.天人合一 D.万物本源
3.钱穆说:(唐)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若未盖,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唐中宗曾不经两省而径自封(小)官,觉得难为情,故装置诏书的封袋,不敢用常封而改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改用墨笔,时称“斜封墨敕”,所封官员被称“斜封官”。由此说明:
A.唐朝皇帝的专制权力是有限的 B.三省六部制度就是为了限制君权的
C.两省的长官相互制约,为限制相权 D.唐朝已经拥有一套完善的法治规则
4.右图为“明四家”之一唐寅作品,对该作品的评论不恰当的是
A.一幅体现多种类艺术成就的杰作
B.画面过于简单,缺少张力
C.体现了简约而富有意蕴的品质
D.该作品采用的是写意画法
5.通称为十三洋行的公行是洋行的共同组织,承销一切外国进口货物,负责供应外商所需中国出口货物,以及担保、缴纳关税事宜,兼具照料和约束外商的责任。外商在政府的交涉或政府要通知外商,都由公行负责转达。贸易季节一过,外商必须离境。可见,“公行”实为
A.中外贸易中介 B.限制外商的关卡
C.与外商相互制约 D.清政府外事机构
6.鸦片战争后,被《纽约时报》称其为“东方伽利略”的徐继畬认为“米利坚(即美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这段话主要体现了徐继畬
A.向国人介绍西学的热忱 B.要继续传播魏源的思想
C.发现新国家的兴奋 D.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肯定
7.“19世纪80年代前后,外国保险公司登陆上海。1882年第一家中国私人保险公司——上海火烛保险有限公司成立了。1912年以后,二十多家中国保险公司的陆续建立,一个充满竞争的上海保险市场才逐步形成。”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不包括:
A.国人拥有快速向西方学习的能力 B.民国初年上海的经济形势较好
C.1912年之前上海只有一家私人保险公司 D.1912年之后上海保险市场竞争激烈
8.上课的时候,讨论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有几位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史实与逻辑的是
A.民国建立,清帝宣布退位,君主专制制度就此结束,说明革命胜利了
B.袁世凯称帝,君主专制又回来了,民国不再有民主共和,说明失败了
C.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说明民国与清朝一样专制,革命自然是失败的
D.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民国由此进入法治轨道,说明革命成功
9.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考察,发表“北方谈话”。他指出:“马克思主义要发展嘛!毛泽东思想也要发展嘛!所谓理论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这样的问题还要引起争论,可见思想僵化。”“我们的思想开始活跃,现在只能说是开始,还心有余悸。要开动脑筋,不开动脑筋,就没有实事求是。不开动脑筋,就不能分析自己的情况,就不能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凭上级指示,或中央发的文件,或省里下发的文件,能解决所有具体问题吗?”他针对的是
A.改革开放后复杂的经济政治形势 B.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问题
C.以个人崇拜为核心的“左倾”思想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推行中受阻碍
10.课堂上,高一学生两人合作,一人甲方,另一人为乙方。甲做店家,乙做顾客,完成两个模拟:情境一,1978年的广州;情境二,1994年的深圳。以下是模拟后的反馈:情境一完成后,乙认为,甲的态度不好,自己想要的东西没买到,反而被歧视;情境二完成后,甲认为,乙买到了自己想要的很多商品,但是对质量问题斤斤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