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题,约6830字。
高三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命题人:小高 温州第二中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登载 刊载 转载 载誉归来
B.遂心 遂愿 未遂 半身不遂
C.靡丽 靡靡 靡然 靡日不思
D.乘船 乘势 乘务 千乘之国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沮丧 狙击 鸠占鹊巢 饮鸩止渴
B.喁喁 城隅 美人之怡 心旷神怡
C.徇私 洵然 惮精竭虑 箪食壶浆
D.啜泣 辍学 毁家抒难 自出机杼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枉用相存(存在) ②渠(他)会永无缘
②与府吏要(要求) ④便言多令(美好)才
⑤何意致(招致)不厚 ⑥皇览揆(揣度)余初度兮
⑦肇(开始)锡余以嘉名 ⑧将(将要)子无怒
A.①③④⑦ B.②④⑥⑦ C.①④⑤⑧ D.②③⑥⑧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
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②恐美人之迟暮
③昔三后之纯粹兮 ④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⑤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⑥秦以区区之地
⑦府吏见丁宁 ⑧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A.①③④⑥ B.②④⑥⑧ C.②③⑦⑧ D.①②④⑤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②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③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④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⑤来吾道夫先路也 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A.①③ B.②⑤ C.④⑥ D.③⑤
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305首民歌,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风”
代表了《诗经》的最高艺术成就。
B.《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加上“兮”
字,具有浓厚了地方特色。
C.《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的《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
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D.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被钟嵘誉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的作品是创作于东
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
二、(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10题。
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 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止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
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试举一个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饶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
巧得很,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例如“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人谁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