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学案
- 资源简介:
约4530+2730字。
天 狗
诗海拾贝
静 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郭沫若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
1924年到1927年间,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
抗战开始后回国,这一时期著有《屈原》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又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
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相信诗的灵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他还强调诗的非功利性,但承认诗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应。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他的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
《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
……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剥落 食古不化 啮噬 脊髓
A. bō shí niè jǐ suí
B. bō shí niè jǐ suǐ
C. bāo sí chǐ jí suǐ
D. bāo sí chǐ jí suí
答案 B
解析 “脊髓”应读jǐ su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忌讳 砥砺 蜚然成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B.刍议 安详 自鸣得意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C.烦燥 闲暇 焚膏继晷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徇私 编纂 坚如磐石 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答案 B
解析 A项中“蜚然成章”的“蜚”应为“斐”。“蜚”有二义,一指蝗虫一类的昆虫,二相当于“飞”,无论哪个义项,都不能用来修饰文章。而“斐”的意思正是“有文采的样子”。C项中“烦燥”的“燥”应为“躁”。“燥”指缺少水分,与人的心理活动没有关系。“躁”指性急、不冷静。D项中的“盛名之下,其实难负”中的“负”应为“副”。本词的意思是指人空有其名,实际能力与名声不相符合。“负”没有符合的意思,“副”才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21世纪是信息时代,一个人如果整日充耳不闻,不去了解大千世界的变化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
B.针对某些编辑师心自用、乱改典籍这一不良现象,北京大学吴小如先生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
C.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为受灾的同胞慷慨解囊时,这位据说身家过亿的富豪却细大不捐,引起了大家的议论。
D.在我们都为“中国梦”而心劳日拙的时代,不妨赋予“生无所息”这句格言以崭新的含义,写在引领我们奋进的旗帜上。
答案 B
解析 B项“师心自用”是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A项“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用来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C项“细